坦言集:經濟民生為主

香港回歸適逢世界及中國經濟大轉變的階段,政治過渡本應受到衝擊,但回歸時平安過渡,回歸初期各方面平穩,雖遭遇金融危機和沙士瘟疫,但還是安然無恙,反映香港底子厚和中央政府的政策與政治得力。不埋首本地,只要放眼世界,香港在回歸後還是有所發展。相對於台灣、泰國,香港並沒有被政治沖垮經濟;相對於日本與新加坡,香港的經濟發展與增長還是建立在可持續的基礎。結構性矛盾惡化,主要是金融化、房地產化走過了頭,擠壓了其他產業的發展。

回歸初期,金融化與房地產化抵消了部分製造業空洞化帶來的痛楚,可是不斷加大金融與房地產的發展(這主要是曾蔭權和他背後既得利益勢力的推動),結果便導致近幾年社會經濟矛盾變尖銳。不過,在中國大發展的外溢因素扶助下,香港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差不到哪裏去,出問題只是有法不依,縱容港獨反叛;有錢不用,加深矛盾。

政治方針定下之後,中央政府不再猶豫,特區政府也不敢縱容。香港不用再在和諧與否的偽命題上糾纏,中央明令要在經濟與民生上下重工夫。撇除了政治干擾,新一屆特區政府應可全心全力在經濟與民生上努力,但政策要對症下藥,便不能把民生與經濟對立起來,也不能胡亂派錢,不作方向、戰略、策略、步驟的認真研究、考慮與推行。

香港不是孤懸世界,而是與世界和中國內地緊密連接。大勢轉變,香港的經濟民生政策只能與之適應,不能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