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公營醫療問題多

香港公營醫療體系本是在國際上表現最為突出,相對地耗費少而效率效益高。但回歸以來,特別是在曾蔭權的管治下,卻出現愈來愈多的問題。

問題的根源不是如英國、美國或其他發達和發展中社會的財政資源不足。政府沒錢甚或財政虧損嚴重,公營醫療便難為無米之炊。香港政府財政健全,儲備龐大,公營醫療經費利用效率極高,本不應出現公營醫療體制資源缺乏問題,但曾蔭權自以為是英國保守黨的傳人,全心削減政府的公共開支,讓私人企業賺錢。不管社會效果如何,只憑意識形態行事,其背後相信也有相關私人企業的利益在左右。

於是,開始時是抑壓公營醫療的發展,要騰出市場空間讓私營醫療賺錢,減經費和把公帑撥給私營部門,且把企業化的管理原則搬入公營體制,肆意地增加管理成本、減少前線的投入,甚至一度如對付房屋市場那樣,以減供應(醫學生的培養)來推高市場價格,也讓私營部門在失衡的市場供應下以高薪挖公營醫療的醫護人員。而在管理體制劣化之後,即使增添經費,也落不到前線醫護的投入中。本來世界稱最的公營醫療系統,便在曾蔭權等人的手裏變成問題叢生,受害者當然不是高官,而是市民,尤其是年老多病又陷入貧窮困境之中的基層市民。

公營醫療涉及廣大基層市民的生老病死,不可能用經濟學或工商管理邏輯來決定基層沒錢便要受苦受死。特區政府是社會大眾的,抑或是有錢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