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兩岸外交戰在南太平洋上演

中美洲國家巴拿馬日前與中國建交,即日台灣斷交,台灣島內除了震撼,更多的是擔憂未來會有更多的「邦交國」選擇與大陸建交,離台灣而去。目前媒體談論較多的是具指標意義的巴拿馬與台斷交,將會引發地區性骨牌效應,另外六個中南美洲國家與台灣的外交關係,極有可能最先產生連鎖反應。

六個小國 隨時投華

實際上,未來中國很可能在南太平洋的台灣六個「邦交國」中取得外交突破。目前,台灣當局與該地區的所羅門群島、圖瓦盧、帛琉、馬紹爾群島、基里巴斯及瑙魯保持外交關係,若中國與此六國建交,有着以下有利條件。

首先,除了所羅門群島、圖瓦盧和帛琉從未與中國建交之外,其餘三國都曾經與中國長期保持外交關係,但分別在一九九八、二○○三和二○○五年被台灣的「金元外交」所吸引而與中國斷交。一方面,這期間大陸與台灣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擴大,已經有五個大陸省份的GDP超過了台灣;另一方面,馬英九執政的八年期間,兩岸有着「外交休兵」的默契,因此沒有台「邦交國」倒灶。當前,面對民進黨政府執政,無論經濟或政治上,都沒有必要再在外交爭奪戰上遮遮掩掩。

其次,台灣六個南太平洋「邦交國」面臨最大的國內問題不僅是經濟發展落後,更面臨海平面上升導致的生存危機。這六個國家均為小島嶼國家,氣候變化引發海平面上升,對小島嶼國家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已經造成實質的威脅,而部分島嶼已經或者正在被海水永久性的淹沒。一九九八年,基里巴斯的部分岩礁永久性的處於海平面之下,該國甚至考慮從日本購買一座「移動的島嶼」來安置該國的居民。

學者估計,在受威脅最大的小島嶼國家中,將有超過五十萬人會因為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園。此外,氣候變化還將導致海洋極端氣候的出現,這將加大颶風和龍捲風等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因為小島嶼國家的人口和基礎設施大都集中在靠近海岸的區域,海平面的上升和極端氣候的頻發,將對這些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以上六國均面對海平面上升而可能導致領土最終消失的命運,因此,對於這些國家,生存是最大的政治。

中國政府從二○一三年年底起,在所控制的七個南沙島礁上進行了大規模的島礁建設,據估計總共建成了十三點七平方公里的面積,相當於瑙魯總面積的三分之二。目前,已有不少發達國家對中國的島礁建設技術有興趣,以色列正就中方為其修建一座人工島嶼而進行磋商。

試想,如果這些小島嶼國家與中國建交,通過「一帶一路」戰略合作,中方可以向其輸出島礁建設的技術,並且通過這些國家的實踐,進一步加強中方在南海進行島礁建設的國際合法性。當前,美日等國批評中方的島礁建設違反國際法,如果這項技術被眾多國家實踐,無疑等於從事實上削弱了西方國家對中方的指摘。

與台斷交 骨牌效應

最後,中國政府也已經開始介入南太平洋事務,為與這些台灣「邦交國」建交創造有利條件。近年,中國外交部任命副部級官員杜起文為「中國─太平洋島國對話會」特使,該組織包括了台灣的六個「邦交國」,中方明確提出希望和該組織在島國發展、漁業及氣候變化等問題上進一步合作。而「台灣與太平洋友邦元首高峰會議」辦了兩屆後,二○○七年以後就停辦。

綜合來看,中國與台灣的六個南太平洋「友邦」建交條件正趨成熟,因為這些國家面臨的挑戰相似,一旦中國率先與其中一國出現外交突破,勢引發骨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