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熱廚房令人生畏 濫充數新瓶舊酒

毛澤東說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港府換屆日期逐漸逼近,新班子人選好不容易才湊齊,予人的感覺又是拉雜成軍。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曾揚言用人唯才,不分黨派,體現「管治新風格」,可惜說易行難,現實顯然不是這麼一回事。

組班困難 左拼右湊

香港社會高度政治化,行政立法關係空前惡劣,港府施政阻力重重,管治團隊動輒得咎,許多有識之士對「熱廚房」敬而遠之,林鄭自稱煩惱到「發噩夢」,擔任林鄭競選辦主任的陳智思更指找人加入政府如「求人入火海」,組班之困難可想而知。香港具有管治經驗的人才本來就不多,加上「熱廚房」高溫難耐,組班更是難上加難,結果只能左拼右湊,濫竽充數,「好打得」變成「唔打得」。

這並不是潑冷水,情況確實很不樂觀。可以見到,林鄭籌組問責班子處處碰壁,多位心水人選及外界人才不是臨時「褪軚」,就是被中央「彈票」,亦有中央提議的人選被林鄭否決,在無人可用之下,最後只能在現屆政府的舊班子及公務員體系中選擇。新政府三司十三局共十六名主要官員,七人由舊班子直接過渡,包括三位司長;另五人由舊班子升任或調任,即多達四分之三為舊人。而四名所謂的「新人」,也有三人是現職或退休公務員,真正來自政府外的「新面孔」只有一人。難怪有人說七月一日新班子宣誓儀式將「好難睇」,如此參差不齊的陣容確實有點寒酸。

古人說國有三不祥:「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意思是說,有賢才卻不知道發掘、發掘了卻不能任用、任用了卻不能信任,這些都是不吉利的。如今香港面對的問題更加不祥,即使有賢才也未必願意加入熱廚房,何況賢才本來就不多,根本不知從何發掘。下屆政府新瓶裝舊酒,來來去去離不開公務員治港,試問怎麼可能有「管治新風格」?

道不同不相為謀,「用人唯才、不分黨派」的說法本來就很有問題。執政者必須得到一班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和幫助,才能如臂使指,順利施政,如果管治成員政見不同,意見不合,即使勉強拼湊在一起,也必定是同床異夢,添煩添亂。現屆政府管治團隊經常出現勾心鬥角、互相拆台的鬧劇,導致施政荒腔走板、烏龍百出,正是典型的例子。新政府能不能擺脫這個魔咒?以目前的情形來看,恐怕未可樂觀。

荊棘滿途 舉步維艱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林鄭以為管治成員「不分黨派」,就可以修補社會撕裂,改善行政立法關係,減少施政阻力,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近年來反對派為反而反,不管誰加入管治團隊,都躲不過被針對、被攻擊的命運,稍一不慎,隨時重蹈發展局前局長麥齊光覆轍,上任僅十二天便黯然辭職,而這正是許多人遠離熱廚房的主要原因。

眾所周知,現屆政府寸步難行,幾乎到了「推出一項、跪低一項」的地步,許多施政承諾無法兌現,導致房屋、安老、醫療、教育、貧富懸殊等問題日益惡化。加上法治方面屢屢走數,尤其是處理佔領之亂拖泥帶水,最大金主及黑手依然逍遙法外,成為最大污點。除此之外,高鐵一地兩檢安排、政制改革以至二十三條立法等等,也是下屆政府不得不面對的燙手山芋,任何一個議題都足以引發政治風暴。

總而言之,香港問題千頭萬緒,深層次矛盾剪不斷理還亂,沒有強而有力的管治團隊,要順利施政談何容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香港能不能否極泰來,重新出發,現在言之尚早,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面對這條布滿荊棘、崎嶇坎坷的道路,新政府注定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