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政府遺忘人力車前路茫

本港具歷史價值的物質文化遺產買少見少,逾百年前傳入的人力車亦快將步入歷史。目前全港僅剩一名車伕,因缺乏推廣及時代變遷,人力車已淪為擺設及打算賣往外地,車伕亦即將退休,冀盼政府協助倣效日本及澳門等地轉型,延續人力車生命。學者及立法會議員認為,當局應靈活變通,摒棄將舊物存放博物館的做法,研究將人力車轉型作旅遊項目,避免成為保育失敗下的死物。

年近七旬車伕賣車退休

憑一己之力挽留香港舊情懷的洪伯伯,年近七旬,是現時本港唯一一位人力車伕。他慨嘆,人力車無人問津,數年前他仍有拉車為遊客提供短途服務,每日收入僅數百元,「政府肯幫手推廣梗係好啦,從來冇人幫過我!」

洪伯現時擁有十三架人力車,但只有其中三架有牌,可在路面載客行走,自天星碼頭搬遷後,搭乘人力車的遊客銳減,加上近年外國經濟轉差,現時人力車已甚少人乘搭,只靠出租予酒店或遊客拍照餬口。他即將退休,並指因收入不穩定,打算變賣部分人力車套現,每架以約兩萬港元在網上出售,令人力車隨時在本港路上消失。

「就算個牌可以傳落去,但後生仔見冇錢搵,冇人肯做!」他坦言,拉人力車前景暗淡,難吸引年輕人入行,曾有數名東南亞遊客要坐他的車,卻只得他一個車伕無法應付,希望當局能協助將人力車轉型為旅遊項目,並增加誘因吸引生力軍。

日本澳門打造旅遊項目

香港的人力車也許隨着洪伯退休而步入歷史,惟人力車在發源地日本卻生機處處。日本當局近年將人力車打造成旅遊項目,由年輕帥氣的壯男拉車,結合政府推廣及培訓,現時有約三百多架人力車,在東京、京都及北海道的主要旅遊景點提供服務,收費為每十分鐘二千日圓(約一百三十港元)起跳,因收入可觀,不乏新血入行。

一海之隔的澳門,類似的人力三輪車同樣日漸式微,現時全澳只餘下五十多架,但澳門旅遊局近年積極推廣,安排人力車在觀音堂及媽閣等主要景點為旅客提供服務,亦會每月補貼不多於十萬元予工會作車輛維修之用,力求挽救這夕陽傳統。

相比之下,本港政府的保育政策則以「自然流失」或收納為主。如前年離世的「香港遮王」何洪希,其位於中環的鐵皮檔口「何希記」被列作保護文物,當局將其運到歷史博物館存放;至於流動小販牌照就停止發牌,讓其自然流失。早前有意改變大檔牌照政策,亦被指「大細超」只照顧中環一帶牌照,忽視其他區份,未達真正活化之效。

旅遊達人項明生指,日本人力車轉型非常成功,許多女遊客到京都旅遊都是為了找靚仔車伕「打卡」,若香港能在中環舊城提供人力車服務,相信甚具噱頭。

學者倡旅遊角度助轉型

「香港市民同遊客都樂見喺香港見到會郁嘅人力車!」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主任劉智鵬指,人力車在香港具有歷史價值,雖然本港不可能為了讓人力車重生而改變城市規劃,但當局可循旅遊角度研究。中國歷史教育學會創會主席梁炳華亦認為,與其將人力車放入博物館,不如讓其真正活化,用作旅遊發展可協助推廣本港歷史文化,若能透過本地團體及旅行社合作,可起互補之效。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表示,政府在保育工作上採取被動角色,曾列出百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卻遲遲未有着力管理。人力車可作為旅遊項目擺放指定景點提供服務,傳承香港歷史,若政府帶頭支援將其轉型,並提供具吸引力收入予業界及年輕人,可為人力車帶來生機。

不過,政府部門未有就轉型或保育事宜作回應。運輸署發言人指,現時共有三個有效的人力車牌照,署方未有計劃停止簽發人力車牌照,現行法例只要求人力車須領有有效牌照,並無要求駕駛者或使用者持有駕駛執照。而旅發局發言人指,若有旅客查詢人力車的服務,局方會提供相關的資料。

圖:吳啟偉

文:林建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