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葉 垃圾 膠袋 黑雨水浸元兇

暴雨前日襲港,本港多區頓成澤國,筲箕灣東大街更是重災區,路上水深高至半個身位,到處一片汪洋。渠務署總工程師何耀光昨解釋,東大街、英皇道近鰂魚涌及將軍澳寶琳路水浸的「元兇」是樹葉、垃圾及膠袋,這些被棄置的垃圾沒有妥善處理,致渠口無法疏導積水,並因此引致交通擠塞,該署會檢視港島的渠務系統有否不足,並加強防洪。渠務署稍後又補充,正進行港島北雨水排放整體計劃檢討研究,如有需要,會制訂相應的長遠措施。

渠署派逾60隊人員清淤

前日(廿四日)天文台發出今年首個黑雨,何耀光透露,暴雨期間,本港廣泛地區雨量高達三百毫米,當中葵青及荃灣區更達三百八十毫米,相當於全年雨量的八分之一。渠務署已即時啟動緊急應變系統,派出超過六十隊工作人員,在各區清理渠務淤塞情況,當中上環海味街屬常見水浸黑點,幸及時清理渠口雜物,未造成嚴重水浸。至於康怡花園停車場的水浸情況,估計屋苑鄰近山坡,但山坡上的截水系統受暴雨影響出現問題,該署已與屋苑的管理公司了解情況。

水浸黑點減至僅得7個

事件中,當局共收到十九宗水浸報告,大部分出現在馬路低點。何耀光指渠務署事後巡視水浸黑點,發現渠口多數被垃圾及膠袋等阻塞。至於其餘十八宗水浸均發生在馬路或行人路,因各區地勢、斜度、集水區及排水系統都不一樣,渠務署的初步調查亦顯示,大部分水浸黑點都有集水溝及進水口淤塞情況,署方會檢討水浸紓緩工作的成效,及附近排水系統的情況。

何又稱,當局早年投放超過二百五十億元加強渠務系統,令水浸黑點由廿年前的九十個,減至現時僅得七個,目前本港仍有一百二十億元的渠務工程正在規劃。當中快活谷馬場底下的蓄水池在前日的暴雨中成功發揮作用,附近地區免於水浸。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