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何妨克隆英美學制?

新一屆政府教育局局長人選誰屬,最近一段時間惹來不少爭議,一度傳出林鄭屬意前香港藝人、在日居住多年的陳美齡,可惜外界反應偏向負面,如果傳聞屬試探民情的政治氣球,則事情十九是「黃了」。

平情而論,委任陳氏主掌香港教育事務,算是具有相當創意。正如不少人指出,陳氏生於香港,長於香港,不能說對本地教育一無所知;而她早就脫離此間教育界千絲萬縷的利益糾葛,有望以比較超然的態度處理教育改革。

事實上,陳氏近年最為人樂道者並非其演藝事業,而是暢銷書作家的身份,其著作分享如何把子女送進美國著名大學。這一來就對正了香港家長的脾胃了。其實高官不也是一樣,林鄭以降的主要官員,從來沒有聽說在香港完成高等教育的;至於普通家長,對英美澳加大學趨之若鶩不在話下,即使子女在香港就學,首選也是國際學校或直資學校,總而言之,特區政府管得愈少的學校,家長們愈有信心把子女往裏面送。

也難怪家長作如是想。教育改革搞了這麼多年,又母語教學又語言微調的,五時花六時變,學生水平卻是每況愈下;而主掌教育的官員更是一蟹不如一蟹,特別是現任那位「吳得掂」,更是有口皆悲,民意支持度長居包尾大幡。古人說︰見賢而思齊,既然高官自己也用腳投票,就不要那麼偽善;既然對英美學制推崇備至,不妨採取「拿來主義」,把人家的東西克隆過來好了。對於平民百姓來說,沒有經濟能力讓子女出國讀書,退而求其次在香港享受「A貨」英美教育,也是好的。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就是好貓。誰出任教育局長,根本無關宏旨,誰能抄先進制度抄得最足最像,就由誰來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