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無論跑步、行山或踩單車,流行穿緊身的壓力運動褲,聲稱可提升運動表現。但不同款式的壓力褲充斥市面,穿着不當弄巧反拙,容易受傷。有運動專家指出,壓力褲應根據個人身高、體重等尺碼度身訂造,並非緊身便是壓力褲,若出現雙腳浮腫、麻痹等症狀,證明褲子過於緊身,窒礙血液循環。專家提醒,做任何類型運動都不要「一套運動服裝走天涯」。
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講師李致和,曾是本港三項鐵人代表,他正進行有關壓力褲對提升運動效能的研究。壓力褲能否提升表現,目前仍未有科學證據證實。但他指出,壓力褲的原理是減少血液向下肢流動,有助回流心臟,增加血液循環;其次是箍緊及固定肌肉位置,降低震盪,從而減少肌肉勞損機會。
壓力褲適合行山、毅行者、跑馬拉松及踩單車等運動穿着,價錢由一千至二千多元不等。李致和說,正規的壓力褲有尺碼指引,讓運動員根據身高、體重等去選購合適大小。物料及線條設計專為運動而設,與坊間的平價緊身褲不同。
壓力褲多緊才最合適?目前學者認為小腿壓力應為十五至二十毫米汞柱(mmHg),大腿為十至十五毫米汞柱。如穿着後血管現形兼下肢麻痹,代表褲子太緊。
不同類型的運動有各自衣着需求,以運動鞋為例,李致和指跑鞋應選中前掌較軟身的物料,減膝蓋受壓;球類運動則相反,鞋要較硬身,甚至有半筒或高筒保護腳踝,移動時穩定性較高。任何運動都不應穿船襪,跑步及踩單車可選質料較薄的襪,行山宜選厚襪保護腳踝。
運動服裝一定要選排汗、透氣的物料,尤其夏天戶外跑步,可穿鬆身的短袖衫褲,減低中暑機會;但踩單車則不宜穿鬆身衣着,否則容易「兜風」,增加阻力,影響運動發揮。無論任何天氣,運動後體溫會下降,容易着涼,最好加件風褸保暖。本版逢周六推出共四集「運動方程式系列」,由專家解答多項運動迷思。
記者 鍾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