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劣質鋰電耳筒隨時炸爛面

劣質平價鋰電池耳筒通街賣,小心短路引發爆炸!早前一名澳洲女子在乘搭飛機途中,疑因鋰電池耳筒爆炸,導致面部和雙手灼傷。事實上,鋰電池耳筒使用愈趨普及,售價相宜,吸引不少市民選購。不過,本報記者委託大學檢測坊間部分平價鋰電池耳筒,發現質素良莠不齊,有樣本的內部電線重疊,有的則使用幼電線接駁鋰電池,加上沒有在電線上包裹膠紙或樹脂等絕緣保護裝置,大大增加耳筒的短路情況,隨時引致爆炸,後果可大可小。有學者直指,優質耳筒的線路裝置應該是零部件,並且內藏固定裝置,減低短路的機會。有立法會議員促請海關加強抽查相關產品,保障市民安全。

「呢個藍牙耳筒充滿電後,可以連續聽歌、講電話二十個鐘。」市面及網上的鋰電池耳筒琳琅滿目,具有不同功能及備用時間。深水埗一名店員表示,該店大部分鋰電池耳筒均在內地製造,價格由數十元至逾百元也有,吸引不少顧客選購。不過,日前一名澳洲女子乘搭飛機從北京飛往墨爾本期間,疑因聽歌的鋰電池耳筒爆炸,引致面部及雙手灼傷,令人關注此類耳筒的安全問題。為了解鋰電池耳筒的安全質素,記者日前分別在深水埗及網購平台,隨機購買三個分別電容量為90至120mAh (毫安培),充電時間一小時至兩小時,價格由三十元至六十元的鋰電池耳筒,交予理工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團隊測試。

正負極交疊 電線無包膠

該團隊人員先拆開每個耳筒裝置,檢測耳筒內電線的接駁方法,以及位於電池正負極上的電線接駁情況,藉此判斷耳筒若發生短路時,所產生的爆炸機會。另方面,團隊人員亦會將各個耳筒連接電子溫度計,當耳筒充電十分鐘後,利用電子溫度計量度耳筒充電時,溫度會否超出攝氏四十五度的標準溫度。

測試結果顯示,雖然三個樣本均沒有在充電時,溫度超過攝氏四十五度,但其中樣本三的電線接駁最為雜亂,竟然將正負極上的電線交疊一起;而耳筒內選用了較幼的電線,除了沒有固定在裝置內,長度相同的電線亦沒有膠紙或樹脂保護,較易出現短路情況。而樣本一的情況與樣本三雷同,沒有以膠紙包裹或分隔電線,唯一不同,只是內部電線沒有交纏在一起。

當中樣本二是三個樣本中,電線接駁較好的,內部除了採用堅硬的接觸點,代替幼電線連接電極外,電路板上更同時嵌上鐵片來保護電路板,減低耳機電線因老化而引致的短路情況。

耳筒電流大 電線幼易斷

理工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鄭家偉表示,雖然鋰電池耳筒的電壓低,惟電流大,若耳筒採用較幼的電線接駁鋰電池,加上沒有在電線上包裹膠紙或樹脂等絕緣保護裝置,耳筒電線會較易斷裂而發生短路,引致爆炸。他建議,耳筒內部的線路裝置最好是零部件,以及擁有固定裝置,此舉可減低電線發生短路的機會。

議員促抽查 海關稱有例

立法會議員陳恒鑌促請海關嚴加抽查及檢測市面上的鋰電池耳筒,以保障市民安全,「因為耳筒比較貼面。」海關發言人指出,在香港市面出售供私人使用的消費品,包括藍牙耳筒,其產品安全受《消費品安全條例》所監管。該條例規定,所有在港供應的消費品,都必須符合「一般安全規定」,即消費品的製造商、進口商及供應商有責任確保有關消費品達到合理的安全程度。

發言人稱,在過去三年,海關共接獲二十七宗有關藍牙耳筒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以及一宗關於充電式藍牙耳筒安全的舉報;經調查後,二十五宗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藍牙耳筒,因

證據不足而撤銷檢控,現有兩宗仍在跟進中。另外,海關同期接獲一宗涉及藍牙耳筒的安全舉報,調查後未有足夠證據證明違反「一般安全規定」。

記者曾聯絡相關測試耳筒的生產商,惟對方未有回應,而其餘樣本並沒有廠商地址。

圖/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