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樽惜點滴

不想唾手可得的食水,他日成為博物館裏的標本,淪為只能回憶的往事,我們現在該做些甚麼?有關注水資源的團體舉辦以「廢水」為主題的慈善展覽,邀請不同界別人士以水瓶做藝術創作,當中有建築師以淨水、廢棄的花瓶、木材,製成「水的標本」,帶出水資源隨時枯竭的訊息。主辦機構希望,作品能喚起大眾對缺水問題的關注,從現在起節約用水,否則將來呷一口水,都可能是奢侈的事。

創作時實地取材 免造成浪費

將食水打造成標本的建築師Wyan,作品叫In Memory of Clean Water,帶有悼念的意味。他坦言,靈感來自幻想「身處二○×七年的時空,會否就是乾淨食水枯竭之時」。他又說,在創作過程中,特意不使用新物料,而是從現實中找材料,採用廢棄的花瓶、木材,以免造成更多浪費。

另一位參展的插畫家Kaliz,以大部分人小時候都玩過的輕黏土,搓成八百粒水滴形狀,顏色由深至淺置於水瓶內。「我設計成一個ecosystem(生態系統),人喺消費時,睇唔到背後傾倒咗幾多污水入大海。中間有一層木隔住,希望趁大海未被污染成一片黑色前,消費者可以收手,改變自己嘅消費習慣。」

倘若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恐怕會由始作俑者——人類,自食最終惡果。Kaliz說,她將作品主角的樣子留白,無畫眼耳口鼻,讓每一個人都可代入其中,「通常我哋以為最大的污染,源自輪船漏油、工廠排廢料,但其實大家都有份,例如潔面乳入面有磨砂粒,化妝品亦都有好多化學成分。」她認為,人們非刻意破壞環境,期望透過展覽,教育大眾,讓他們反思生活中如何作出更好的選擇,減輕對環境造成的負擔。

缺水危機逼近 冀展覽喚關注

「有研究指,到二○三○年,全球可飲用水只夠當時六成人口使用,即十個人入面有四個無水用,情況好嚴重。」舉辦今次展覽的100℃乏點計劃項目總監黃玲強調,全球缺水危機已達沸點般嚴峻,挽救淨水刻不容緩,故與聯合國世界水日合作,邀請廿五位來自不同界別的人士創作,先後在本港和內地展出,冀喚起社會關注;活動籌得的款項將捐予「點滴是生命」,支援內地及東南亞學校興建淨水器。該組織六月將會在PMQ元創方舉辦水荒攝影展及水和諧建築作品展等,繼續向社會展示水危機的不同面向和影響。

圖:吳康琦/ 文:劉潔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