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金融互通 港發展太遲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進入國家議程,廣東省市領導及澳門特區官員均對粵港澳大灣區有積極回應,唯獨是香港特區政府官員一直反應冷淡,直至昨日才有較為系統的構思及建議曝光,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指,為了強化大灣區金融服務的互聯互通,針對電子支付系統一環,長遠若建立一個廣泛應用的區域平台,便能降低香港與大灣區進行實體及電子商貿的交易成本。有學者批評香港過去不重視金融科技,無論於網上保安及流動支付發展均不如內地般成熟。有資訊科技界人士更暗批港府的建議來得太遲,目前內地的電子支付系統一早已超越香港。

陳家強昨日發表最新網誌,以「金融合作成就『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為題」,指要在這個地區徹底互聯互通,便要有各種有形或無形的障礙清除,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正在發展迅速的電子支付系統,陳提出,長遠而言如可建立一個廣泛應用的區域性平台,便能降低香港與大灣區進行實體及電子商貿的交易成本。

學者斥起步遲高官有責

香港智慧城市聯盟召集人楊全盛認為,內地的電子支付系統一早已超越香港,前者一早實行實名認證,後者仍處於「小門不通」的階段。他舉例指,港人目前無法以電子證書申請開設網購支付平台「支付寶」,需要提供回鄉證等身份證明文件副本才可成事,他估計現時港府提出要設立互聯互通的電子支付區域平台,旨在處理目前難以協調解決,包括電子身份認證等問題。

城大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批評,香港過去不重視金融科技,起步較遲且發展緩慢,其中於網上保安及流動支付發展等方面不如內地般成熟,就此,陳家強身為財金高官有不可推卸責任,他建議因應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粵港澳應該加快合作,其中香港的資訊科技及銀行業界亦需要充分配合,才能追得上附近地區發展。

前金融界立法會議員吳亮星則指,現時電子科技先進,要於大灣區設立互聯互通的電子支付平台,相信問題不大,相反關鍵是解決大灣區內資金流向的問題,包括在法律、稅務等方面能否排除保護主義。

須先做好人民幣工作

他又提及,人民幣將會逐步走向國際化,除了港澳以外,大灣區內珠三角九個城市現時全面使用人民幣交易,香港必須主動做好處理人民幣的流通、監管及貿易工作,否則就會失去先機。

「粵港澳大灣區」構思最早於○九年已有人提出,而大灣區規劃於去年三月提上國家議程,而於同年十二月,國家發改委再印發通知,提出在今年啟動珠三角灣區城市群等規劃編制,將香港、澳門及珠三角九市(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門、肇慶)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着力打造全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而於上月,大灣區規劃更正式納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