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水浸 渠署靠網民「報料」

【本報訊】每遇突發大小事,網民都喜歡拍片放上網議論,原來此舉對緊急事故尤有幫助!今年雨季快將來臨,渠務署昨公開處理水浸的工作細節,該署總工程監督黎超良提到,要迅速知道水浸出事地點,網民角色重大,「有些市民會即時拍照,甚至拍攝短片上載臉書群組,我們看到後,會立即安排工人處理。」

另設24小時控制中心監察

除了網民「報料」,渠務署如何第一時間知道各區有水浸?該署設有緊急事故控制中心,全天候廿四小時處理水浸報告及淤塞工作,各監察點會將雨量和水位數據會經遙測系統不斷傳送至中心,當水位達到警界線,讀數會轉為紅色,通知中心立即派員處理。中心另設有大型電視幕牆,顯示各區主要河流、水道和明渠的實時影像。

每逢寒風刺骨的日子,水浸或渠道淤塞個案最多。黎超良解釋:「市民在家洗碗和棄置食物殘渣,油分會流入污水渠,遇冷凝固,阻礙水流,部分甚至黏在渠的內側,導致淤塞。」他指去年一月特別寒冷,求助個案較以往增加三、四成。

引入新技術節省修渠時間

渠務署近年引入「無開坑式」的螺旋纏繞修復技術更換和修復渠管,毋須挖掘整段路面,大幅節省工程時間,對交通影響減至最低。目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正在修復的污水管,也採用這項技術,預計三月底竣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