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圖譜解密助治療鼻咽癌

鼻咽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惟標靶或免疫治療效果因人而異。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為感染EB病毒的鼻咽癌病人,抽取腫瘤樣本做基因分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鼻咽癌基因圖譜。結果發現,高達四成樣本有多種基因變異,令負責調節細胞發炎機制失效,助長癌細胞快速生長。研究團隊期望,此項發現有助研發相應的標靶藥,提高治療效率。

本港每年鼻咽癌新症達八百宗,多數與感染EB病毒有關,但早期病徵不明顯,逾六成病人確診時已屆晚期,治療效果差。中大醫學院二○一五至一六年間,收集一百一十一個鼻咽癌腫瘤樣本進行基因分析。結果發現,當中四成樣本有四組包括CYLD、TRAF3、NFKBIA、NLRC5基因出現變異,比外國研究發現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樣本出現基因變異的比例高。

令調節細胞發炎機制失常

中大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教授羅國煒昨解釋,有關的基因變異令「NF-KB通道」一組蛋白失效,令調節細胞發炎機制不正常地開啟。他形容,情況猶如「關燈」變成「開燈」,有利癌細胞更快速地生長。

中大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講座教授陳德章透露,發現新標靶點「NF-KB通道」後,正與一間英國大學合作新標靶藥,可望一至兩年完成動物實驗,若情況順利可展開臨床實驗。

另外,今次研究亦發現三成樣本有「人類白細胞抗原基因變異」,這種變異令癌細胞「隱形」,避開身體免疫系統攻擊,或令免疫治療作用大打折扣。

新生物標記平台 對症下藥

中大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許斌表示,目前雖有標靶藥物醫治鼻咽癌,但醫生未能掌握患者何種基因變異,用藥如大海撈針,效果亦因人而異,治療效率僅一成至兩成。他期望,今次開發全新生物標記平台,助醫生找出適合藥物,讓治療效率升至七成以上。

五十六歲的徐先生於○七年確診第四期鼻咽癌,接受治療後病情受控,但一○年復發並擴散至肺部。他昨表示,以往曾參與中大的標靶藥和免疫治療研究,今次「捐贈」腫瘤樣本是助人助己,讓醫生盡快找到或研發適合藥物幫助病友。

中大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系主任杜家輝指,今次研究是全球首個有系統地分析鼻咽癌全基因組圖譜,對發展個人化治療帶來曙光。研究已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