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不任命論有的放矢

中央對特首的任命屬實質任命、有權任命與不任命的說法,最近再度炒熱,因為政圈流傳,若民主派支持的候選人當選,中央或會拒絕任命。事實上,目前三名「入閘」特首候選人當中,胡國興清一色由民主派選委提名,而曾俊華亦有近八成提名來自民主派選委,距離本月二十六日投票只餘下二十日,突然炒熱此說法認真惹人聯想。

其實今次並非首次有民主派支持的候選人入閘參選特首,早於○七年,公民黨梁家傑成功入閘,當時都沒有引起不任命論的討論,這或與當年沒有選舉懸念、梁勝算幾乎等於零有關;而一二年那一屆,與今屆三名候選人一樣,分別在於上屆有民主派一早公認的候選人入閘。

此外,不任命論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顯然今次同時折射另一問題,原來過去於政府出任主要官員亦未必可以過關,事關親中陣營都統一口徑,出任特首的要求高於問責官員,而且要有駕馭複雜情況的能力。換言之,中央信任這要求,除了往績參考,似乎亦要有足夠歷練,不是單坐在主要官員位置就唾手可得。

正所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今次政府高官似乎連應對方案都放在口袋,日前披露相關後續程序,倘若特首當選人不獲中央任命,到今年七月一日後會視作特首出缺處理,依例須於一百二十日後重選,而兩者之間的「真空期」,由政務司司長署任特首職務。由此觀之,顯然不任命論的氣球是有的放矢,有心讓各方知悉及早做好準備。

展望未來,香港一旦實行特首普選,雖然有愛國愛港的底線要求,然而選出中央不接受、與中央對抗的候選人,哪怕是萬分之一,仍有發生的可能。一句到尾,下屆政府或要着手研究訂立俗稱「守尾門」的重選機制,這才能把可能出現的「真空期」盡量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