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稅務檢討莫走過場

上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未能積極進取通過具遠見的財政政策為社會投資未來,讓庫房坐擁巨額儲備,因而被輿論謔稱為「守財奴」。陳茂波接手處理現屆政府最後一份預算案,受制於多年來習以為常的程序框架與理財哲學,短時間內難望會帶來實質性的改革,公眾只能寄望來屆政府通過預算案真正做到「適度有為」。

陳茂波承認香港一直奉行簡單稅制,以直接稅為主,即薪俸稅及利得稅成為政府收入的主要恒常來源。此外,賣地收入及樓宇買賣的印花稅,在時運不錯的歲月,可為政府帶來極可觀的收入。上述各項庫房的進帳連同差餉,佔政府總收入約七成半。很明顯,本港的稅基過於狹窄,並不健康,需要思考改革與優化之道。不過說易行難,端看政府的決心有多大,這正是備受質疑的問題。

當年唐英年任財政司司長時曾推出銷售稅的建議,倘能成功的話,以三個百分點計,政府每年有望穩增五十億元收入,可惜推行手法有問題,遭業界強力反對,最後被迫腰斬,教訓異常深刻。

陳茂波宣布為「檢視香港稅制的國際競爭力,並正視稅基狹窄的問題」,將成立「稅務政策組」,從宏觀及整全的角度與視野去審視所涉及的重要課題,此做法值得肯定,問題始終是決心問題,稅制改革觸碰社會極多持份者的利益,更可能面對勢力龐大的利益集團反對。未知稅務檢討可於何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