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速不平均是不少新手常犯錯誤,中文大學體育部助理講師周子雁說,欲速則不達,心急起步可能更拖低成績,「跑得快但維持不到速度,跑慢後又加速,最終可能比用均速跑還慢。」她解釋,身體每次加速需用力收縮肌肉,消耗較多能量。當身體糖分全化成能量用盡,需改耗脂肪及蛋白質,惟兩者轉成能量需時較長,若未及時為身體提供能量,又未進食能量啫喱等補糖,身體可能「撞牆」,體能突然下降「行都行不到」,亦增抽筋受傷風險。
今年渣馬首設配速員
需按天氣及路況調整
配速需視乎天氣及路況調整。若比賽當日天氣較熱,周建議首三公里配速減慢十秒適應;西隧路段的大斜路,落斜時每公里可加快二十秒,上斜則慢二十秒。經過水站時不要減速:「一手拿起杯就跑住飲」。
提升配速的關鍵是身體耐乳酸能力。周子雁解釋,運動時身體產生乳酸令肌肉疲勞,乳酸由攝入的氧氣清除。當運動強度太高,即步速太快或距離太長,就會超出身體「乳酸值」,氧氣未能及時清除乳酸,肌肉感到酸軟。平日訓練可加入節奏跑(Tempo Run),按十公里的配速和全馬的配速交替地跑,推遲乳酸值出現時間。
記者張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