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忽冷忽熱 體育悲歌

體育除了可以強身健體,更可以激勵團結人心,然而政府過去多年來對待體育總是忽冷忽熱,最新例子就是半個月前才出爐的施政報告,提出未來五年增建或重建廿六個體育及康樂設施項目。但真正惹起外界關注的是,學界常用的場地被盯上,拆卸灣仔運動場用作會展等綜合用途建議,正式放上議事日程,引起體育界、地區及學界極大回響。

最意想不到的是,事件還另有內情。香港業餘田徑總會主席關祺大爆內幕,兩年多前與時任康文署署長的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馮程淑儀對話,對方稱關心灣仔運動場,揚言底線是「一地換一地」。如該口頭承諾屬實,今日卻隻字不提;另一邊廂,據報當局同時提出研究重建大球場,減少座位至不足一萬個,但堅稱與灣仔運動場的綜合發展無關。

政府突然拋出於港島兩大主要體育用地「一拆卸,一重建」,再加上啟德體育園區落成,說三者完全無關係,相信無人信,顯然是因應啟德體育園區落成後,大型球賽會轉移至啟德進行,連帶前兩者的定位一併去重新檢視。

其實今次事件的反彈,關鍵是有關方面在缺乏諮詢下,未來體育場地的優次已大局已定,此一時彼一時也。體育界不想「硬啃」被規劃,就要有心理準備聯同學界大反撲,或者第一步就要與設立剛滿一年的體育專員「追數」,要求清晰交代當局於未來體育政策的路向及布局。

還記得每次有大型國際比賽,一句「香港加油」成為市民的共同語言,○九年香港足球代表隊於東亞運足球決賽歷史性奪金,港人對體育的熱情成為近十年新高。今次拆卸灣仔運動場帶來的反彈,引申出體育界的無奈及悲歌,或者可令建制陣營反思,港人的共同語言一早存在,為何香港回歸廿周年仍未人心回歸的課題,可能一早已有解決良方,關鍵只是政府高官的思維是否過於短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