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瑞士之行的核心,是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和在日內瓦聯合國總部的兩場主旨演講。一場是從世界經濟,另一場是從全球安全方面,系統闡述中國政府未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和方式,這與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提出的「讓美國重新偉大」的執政方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以說,中美兩國政府如果不能達成共識,將意味着未來兩國會以各自的方式,去影響和改造世界。
特朗普高舉美國「新民族主義」大旗,宣稱一切國內外政策將以美國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不惜動用武力、貨幣戰、貿易戰等極端「反全球化」政策來捍衞美國利益。
習近平則提出了通過「主動作為、適度管理」,引導經濟全球化走向,實現經濟全球化進程「再平衡」,最終達成各個國家共贏,而不是僅僅造福少數國家的理念,並且歡迎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使美國偉大」兩種思維模式的不同,得到了清晰展示。
就此,西方媒體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分裂。美國媒體一方面指出中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保護國」,試圖揶揄中國政府的言行不一;卻承認中國正在試圖從全球發展和治理理念上取代美國,而特朗普的執政理念似乎也預示美國將失去全球化進程主導者的地位。
歐洲輿論在面臨英國「脫歐」、右翼勢力抬頭的局勢下,普遍對中國試圖「扛起全球化大旗」的舉動表示歡迎,甚至提出如果未來美國政府成為「反全球化」典型,而因此去制約中國發展,歐洲國家不應該再跟隨美國。
如果說經濟上同根同源的美歐,在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理念上出現了分裂,對於佔世界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人類命運共同體」較美國「重新偉大」更具親和力。
習近平提出了當前全球治理滯後,全球發展失衡,提出要根據「共同發展、多邊主義」的「國際主義」理念來改革世界政治,促進經濟發展,對比特朗普提出的需要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來支撐美國的發展利益的民族主義觀,美國的理念無法在發展中國家得到推廣和複製,而中國的理念或許值得一試。
當前的世界政局變化,特別是美國領導地位的削弱,不僅給了中國經濟上超越美國的機會,更加給了中國在意識形態上與美國競爭創造了機遇。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羅伯特‧達爾筆下的「理想民主」正在與美國的現實政治愈行愈遠,世人看到的是特朗普內閣中「軍人、富商」唱主角的寡頭政治。
在國際政治中,歷來也有國家領袖借用國際平台,同時對內對外傳達治國理念的先例。究其原因,在國際場合作出的政策承諾,將對國內相關部門甚至改革阻力形成壓力,促使改革的推進。
此次,習近平在「達沃斯論壇」上的演講,就有同時針對國內外聽眾的含義,向國內輿論傳達了今後中國政府經濟改革的重點,和開放步伐不會停止,「一帶一路」會更加堅定搞下去的決心。
當然,美國領導地位的削弱並不會直接轉化成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習近平提出了「創新」是世界經濟、政治最為重要的藥方。目前,在國內外經濟、政治制度創新的問題上,中國還處於嘗試環節。最壞的結果是,美國下去了,中國的理念可能同樣立不起來,出不了國門,這種風險將長期存在,中國人在解決「捱罵」的問題上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