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中國戰必須勝

清朝在一八二○年已經是康乾盛世之後,但論經濟規模佔了全球的三分之一。一八七○年經歷太平天國之亂後,還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中國的出口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直至二十世紀初還享有外貿順差。即使英國在印度種鴉片運往中國來替代白銀,也在錫蘭和印度廣種茶葉來替代中國進口,仍然未能扭轉對華貿易的劣勢。清末中國老大仍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尋求機會復興。只可惜,敗於清政府的腐敗,敗於戰爭,中國才一蹶不振。

兩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之戰、中法戰爭等,或是全軍潰敗,或是戰場上勝,外交上輸,清朝政府高官對歐美日全面投降。即使在鴉片戰爭中,廣州三元里的鄉民起義打得英軍龜縮於廣州城,民氣可用,卻是滿清政府寧與外人,而鎮壓國人。本來,這幾場戰爭裏,中國軍隊的武器和兵力不輸於,甚或勝於外國,卻敗在將帥、敗在政府。結果列強幾萬人遠征數千里便把幾億人口的中國打敗、征服。

清朝以後,民國的軍閥和國民黨同樣是怯於歐美日本,屢戰屢敗,中國變成東亞病夫。由戰爭帶來的社會經濟政治損失,和資源、財政被掠奪,令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在不足一百年內全面衰敗。

因此,中國經濟不足恃,經濟規模大更易被人魚肉。歷史的教訓是中國不能戰敗。每戰必要全力以赴,即使弱也要勝強。戰爭不敗,中國才能發揮億萬民眾的勤勞與智慧,在傳統的基礎上建立全球最大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