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挑選特首建標準 切莫只看合己心

特首梁振英上周赴京,完成任內最後一次述職。一如所料,得到朝廷對他工作的「充分肯定」、「高度評價」,風風光光,不在話下,然而,這不能掩飾挑選他當特首一早就定好要兩屆十年的計劃嚴重受挫,不能掩飾CY仕途特別失落。CY和前任董建華、曾蔭權一樣,都未在「告別特首生涯」時畫下完美句號,都留下缺失和遺憾,甚至尚有「可大可小」的「手尾」要跟,不知前路還有甚麼風雨霧霾。

開局不錯 結局不妙

三位特首的離任都很鬱悶,朝廷又何嘗不是如此?香港回歸十九年,紅朝三代更替,挑選了三位特首,皆不中用,港人皆不滿,皆遭遇香港各界「強烈要求下台」的巨大壓力,皆使香港在政治、經濟、社會、民生、文化等各方面出現滑坡、倒退,矛盾激化,管治陷入泥沼困境。朝廷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支持他們依法施政」、「排除萬難」,但皆「愈扶愈醉」、「愈扶愈扶不起來」,還搭上了朝廷的威望。在世人眼裏,朝廷最低限度是「用人不當」、「用人失察」,要負「主體領導責任」也。

回歸十九年,在多重矛盾作用下,香港內外形勢變化很大、發展很快,朝廷也力圖「與時俱進」,求新求變,挑選出能夠「貫徹落實一國兩制」、跟上時代發展要求、完成朝廷交給各項任務的特首,然而始終做不到。朝廷對香港應該有一位甚麼樣的特首始終沒有清晰標準,一直在「摸着石頭過河」,「憑着心意感覺走」。如此這般,三位特首登台上位時,開局似乎還不錯,像那麼回事,然而幹着幹着,就不知伊於胡底,結局更是不妙。

董建華是「忽然腳痛」,半途下台。曾蔭權是任滿前夕被揭出涉嫌貪腐,被立法會炮轟,被廉政公署立案調查,如此醜聞醜行成為香江最高行政首長第一人,聳動「國際視聽」,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大大抹黑。

梁振英則在連任形勢極其惡劣、勝算很低、「ABC」氛圍和「家庭壓力」下被迫放棄連任,此大悖於朝廷和他本人的初衷,其無可奈何的挫折感,至深至重。但凡連任有三分把握,朝廷和他本人也不會出此下策,走到這一步,這說明四年多來朝廷和CY「治港工作失敗」,不得不嘗試換人,扭轉敗局。

陷入誤區 難選人才

回歸十九年,香港的大小風波總是不斷,朝廷挑上的特首也總是戲一開鑼就「面對複雜尖銳局面」,要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疲於應付,有時還要以攻為守,主動出擊,然而總是愈打局面愈糟、愈亂,管治施政愈無力。對此,朝廷無計可施,除了換人就是換人,但又總未見真正的特首之才出來,此皆因朝廷識人用人的標準尚未建立或模糊不清也。

歷朝君主總是感嘆人才難得或用人不當,古人說其弊在於他們不懂選人的標準,不看是否合乎道義及需要,只求合乎己心,此必生很大的局限和不足。例如,本身若是品行高潔之人,往往以正直為選人標準,易忽略能力的重要;推崇謀略的人往往以計策是否高明為選人標準,會導致背離法度;喜歡玩弄權術的人往往以實戰立功為選人標準,會輕視道德的教化作用,選的多是弄權之人;看重口才的人往往以選擇善爭口舌之辯為用人標準,不懂言之是否有理。凡此種種可見,如果朝廷、君主本身陷入「誤區」,就會定出有缺失的選人標準,很難選出能夠安邦理政的真正人才。

香江特首的人才標準當然必須是多方面的,定出這些標準,首先要避免高層領導人「只求合乎己心」,建立合乎德才兼備及多種能力的綜合標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