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從含金量到含趙量

自今年初我在東網首發「趙家人」系列文章後,眾多網友接力寫作評論,趙家人概念很快廣為傳播。「公知啟蒙三十年,不如趙家一概念」,它把網絡調侃、學術研究、社會現實和政治真相結合起來,簡單直接地反映中國社會日益緊張的朝和野、官和民、權貴和百姓、趙家人和非趙家人之間的對立關係。

趙家人語出魯迅《阿Q正傳》裏趙老爺訓斥阿Q:「你也配姓趙」。它特指中國的權貴家族,即父輩打江山位居高位,第二代(紅二代或官二代)要麼繼續掌權,要麼做國企壟斷生意,當官發財、政商通吃的特殊利益集團。

中國問題的關鍵在於權力的產生到底是民選還是趙家繼承或委派?權力是由百家監督還是由趙家人自己內部監督?權力決定利益,只有民眾能分享和監督權力,才能公平地得到經濟增長、民生福利的好處。

由趙家人又派生出其他概念,比如趙國,指代當下中國。其實除了經濟發展、物質豐富,就政治觀念、權力繼承、公民權利來說,現在和兩千多年前的趙國以及歷史上不斷的改朝換代,並無本質的區別,難怪網民也稱本朝、天朝。趙家最有名的是大宋朝,網民則稱現在是大送朝,諷刺不顧國內的民生福利,對外援助撒幣,「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還有趙學,網絡和民間研究當代中國政治經濟、社會萬象的集萃,不同於浸淫歷史文化的漢學,以及主要關注政治和權力鬥爭、安全和外交的中國研究。

致富要靠錢權交易

現在趙學又有新成果:含趙量。比如,互聯網是一個含趙量較低的領域,能源地產金融,還有黨媒,是含趙量很高的領域。一位朋友,現在在社交媒體頗有影響,但很懷念當年在央視含趙量高的時候。記得和我初次見面寒暄後,第一句話就是:「我採訪過你老家的市委書記。」現在再去試試,認你是老幾?作為網民,不被刪貼銷號、跨省抓捕就萬幸了。

當然,互聯網比較複雜,那些行業巨頭,從早期體制外的野蠻生長,到有了億萬身家後,出於安全考慮的妥協,平台和公司的含趙量提升。比如馬雲認為六四處理合理、要把支付寶獻給國家,柳傳志不講政治。而互聯網的用戶和內容,含趙量雖有反覆,但總體下降。網絡不同於含趙量高的《人民日報》和新聞聯播,網民雖更為多元,時有論戰,但總體上主張自由、希望改變的佔上風。

提起含趙量,就會想到含金量。過去上大學,要選含金量高的專業好找工作,比如「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現在則是「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的拼爹。過去是「技不壓身,勤勞致富」;現在是有手藝的工匠、會種地的農民最辛苦,勤勞只能解決溫飽,致富往往要靠錢權交易。過去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在趙家人紮堆的房地產業、油電能源、金融保險、軍工通訊,獨佔鰲頭。

百姓備受稅費盤剝

含趙量高的,含金量一定高。政府機關、壟斷國企的領導,權力大,地位高,福利好,工資基本不用,公交基本不乘。體制外的廣大民眾,不管收入多少,都要在市場上搏殺,還要忍受各種稅費的盤剝。

含金量可以用24K、18K等測量,並有不同的價位,含趙量也有很多指代和身價地位。官員既要看級別,也要看出身,是紅二代、團派、上海幫還是之江新軍。部門要看是公檢法的刀把子、司政後的槍桿子,還是喉舌的筆桿子、財政的錢袋子。企業是中字頭的央企、軍警特的公司,還是有神秘家族的背景。

從含金量到含趙量,詞彙在發展變化,社會卻在不公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