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碧怡報道】近年整體社會意見兩極化,醫學界也不例外。新任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醫專)主席劉澤星表示,醫專一直很重視與各年齡層的醫生溝通,為了再優化溝通過程,他初步希望成立「年輕醫生約章」溝通平台,邀請年輕院士參與培訓政策討論,稍後仍需諮詢各專科學院了解可行性。
劉澤星本月十六日與前任醫專主席李國棟正式交接,劉上任前與傳媒茶敍表示,醫專目前共有五十八個醫科專科及八個牙科專科,共有七千五百七十一名院士,以內、外科佔最多人。他說,醫專的「持續醫學進修」(CME)及「持續專業發展」(CPD)課程評核專科醫生的資格,專科醫生每三年要再接受評核,三年期間需完成學術課程、撰寫論文等項目,共取得九十分才合格,維持專科註冊。
劉翻查數據,大部分專科醫生平均分達一百一十至一百四十九分,比合格分數高,情況理想。他希望日後可繼續優化本地專科培訓,引入更多外國思維及交流機會。醫專現行的災難預防應變中心模擬培訓應繼續與外國合作。對於有建議基層醫療醫生必須參與CME培訓,劉持開放態度,若政府有意推行,醫專可配合。
本身是港大醫學院副院長(教學)的劉澤星,亦希望醫專可再加強與受訓醫生溝通。他說,目前醫生人口雖以四十至四十九歲佔多,但隨着醫科生學額增加,年輕醫生人數將愈來愈多。他初步希望成立「年輕醫生約章」,傾向由各專科醫院招攬年輕院士參與醫專的討論事項,由培訓方向至細節如醫專大樓裝修等,均可提供意見。醫專是法定機構,由十五個專科學院組成,每個學院各有一名院長,均為行內資深專科醫生。早前醫務委員會改革風波中,醫專支持政府的立場,被認為與前線年輕醫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