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世間最是留不住 容顏辭鏡花辭樹

梁振英在官場、政界和社會輿情一片錯愕、驚訝之中宣布放棄連任特首,理由是「家庭壓力」。對此,大家多能理解尊重,也認為CY家庭這些年確乎「鬧出了不少事」,令他心力交瘁,同時形象受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五口之家不能齊,何以治平香江?

當然,也有更多人認為梁振英「棄選」乃出自朝廷的決策,出自朝廷從香港整體利益、長遠大局反覆權衡,認為再力挺CY風險難度太大,就算用盡「洪荒之力」挺他連任,未來香港管治也未必能夠得到改善,甚至會更加惡化,香港和朝廷再也賠不起五年時間。須知道,未來五年是中共第五代治國理政、實現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大見成效的關鍵時期,如果明明知道挺梁連任有巨大風險,誰願冒此風險、擔此責任?

上屆選特首,朝廷提出三條件——愛國愛港(政治可靠)、能力較強、民望較高而「棄唐挺梁」,對梁振英是寄以厚望的,香港各界也是寄以厚望的,只有「逢中必反」的反對派、港英餘孽以及建制派的倒梁者、「唐營」磨拳擦掌做好了準備要繼續倒梁,和北京的決策對着幹。他們要倒梁、對着幹,並非只是出於某種「理念」,而是回歸以來香港總體形勢,特別是根據《基本法》的規定要推動政改、實現普選已到了「決戰」階段,雙方必將大戰一場。

政改強悍 施政弱雞

當年就算不是梁振英而是唐英年、李英年當特首,這場大戰也必是激烈鬥爭,任何人當特首都是反對力量針對打擊的目標。只不過因CY半路殺出,「搶走」了唐唐的「唾手可得」,導致建制派陣營分裂,加上CY長年在左派陣營中有多不勝數的恩怨,他在這場大戰中更顯孤立,而他的好鬥性格又令很多香港人很不習慣、很不以為然也。

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香港人不滿意政改方案,很抗拒朝廷「大石壓死蟹」。在整個政改之役中,發生了雨傘運動,發生了大規模的警民衝突,朝廷駐港機構、挺梁組織、愛國愛港陣營發動群眾與反對派及青年組織街頭互鬥,「民意戰」打得轟轟烈烈。在人員聚集、簽名活動中,愛國愛港陣營、支持CY「堅決鬥爭」的聲勢往往超過對手。然而,非常可悲的是,CY的聲望在民調中卻跌跌不休,滑向低谷,他的管治陷入泥沼,政府政策「推出一項跪低一項」,CY政改強悍,施政弱雞,處境之糟,民怨之深,神仙難救。

對此,朝廷早有了解。政改泡湯之後,想通過促使CY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兌現參選時的政綱扭轉局面。CY也知問題嚴重,不拿出些真傢伙,將位子不穩,難以為繼,然而不行就是不行,他在這些方面的弱項進一步暴露出來了,而行政與立法的惡劣關係、相互死鬥,政改泡湯後在議事堂打得更加慘烈。

中港關係 空前緊張

最令港人不滿的是,CY又端出了根本鮮為人知的「港獨」問題大肆批鬥,製造新的緊張局勢,再次衝擊經濟民生議題,這把火不但在香港點起,也在朝廷點起,令中港關係空前緊張。於是輿論強烈認為,CY此舉是為了抬升政改之役的爭鬥,製造朝廷離不開他這位大忠臣的局勢,為了個人利益陷香港和朝廷於水深火熱之中。立法會選舉之前,「確認書」的執行混亂,選舉之後的「宣誓風波」、「人大釋法」,都讓人覺得有人以打壓港獨為名,實有縱容港獨、「老點」朝廷之嫌也。

所有這一切,以最善良的心來看,也不能不覺得梁振英容顏已老,鏡裏神傷,夏花繁過,秋臨凋落,天地難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