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早產嬰患隱睾症

初生男嬰陰囊「空空如也」,睾丸不知所終,可能患隱睾症。兒科醫生表示,胎兒成形期間睾丸會下移至陰囊,但部分未足月嬰兒出生時睾丸「落到一半」,仍留於體內。三成早產男嬰有此情況,一般半年內會下降至陰囊。若男嬰半歲大,睾丸仍未落入正常位置,需動手術固定睾丸,否則睾丸可能萎縮,影響製造精子及日後生育能力,甚至增加罹患睾丸癌風險。

長遠失造精能力 易癌變

香港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臨牀副教授黃格元表示,胎兒形成過程中,睾丸由靠近腎臟的後腹腔慢慢下移至陰囊。惟部分早產男嬰出生時睾丸未降至正確位置,仍留在腹腔或大腿根處的腹股溝,即患隱睾症。他指出,約百分之三男嬰出生時有此情況,但早產男嬰多達三成患此症。

隱睾症可影響男性日後生育能力。黃指出,陰囊溫度一般是攝氏三十六度,比人體體溫低一至兩度才適合製造精子。若睾丸長期停留在體內較高溫位置,組織開始變化,有機會萎縮及影響製造精子質素,令生育能力下降。睾丸萎縮亦可能減少男性賀爾蒙分泌,影響日後長鬚等男性發育表現。黃引述研究指出,以隱睾症老鼠作實驗,兩年內不改正睾丸位置,雄鼠將完全失去製造精子能力。另外,較高溫度令睾丸更易病變為癌細胞,增睾丸癌風險。

睾丸一般在男嬰出生後慢慢降至陰囊,可待男嬰六個月大時才決定是否施手術固定睾丸位置。若睾丸位於腹股溝,可於睾丸附近開切口,把阻礙睾丸及輸精管的纖維組織分離,把睾丸固定於陰囊。

成因不明 多單邊出問題

黃表示,暫未知隱睾症成因,但家庭男成員有較大機會患此症。大部分病人僅單邊睾丸隱於體內,若兩邊睾丸都不見,可能是染色體問題,「要檢查是不是男孩。」

隱睾症容易與「伸縮性睾丸」混淆。黃格元指出,輸精管與附近血管由「提睾肌」包裹,保護睾丸。部分男童肌肉反射動作較敏感,受刺激後會短暫把睾丸拉入體內,「以為有人想侵犯(陰部),身體自然反應避開。陰囊皮下肌肉縮成一團向上扯,像烏龜一樣縮入去。」天冷時以冰凍的手觸摸男童敏感的大腿內側,肌肉反應較大。因此,醫生或家長檢查時應注意手的溫度,從男童腹部緩緩向下摸,減低肌肉反應。

記者 張汶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