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賽馬藥檢技術再獲國際認可,馬會賽事化驗所研究分析賽駒尿液樣本中的類固醇激素水平,監測賽駒是否服用過類固醇禁藥,新技術比傳統檢驗賽駒尿液樣本中禁藥殘留成分,可追溯期延長逾一倍,達到八至十天,研究人員獲國際相關會議頒發「青年科學獎」。馬會稱,新技術仍處於研究階段,未應用於實際賽事,暫時只針對兩種類固醇禁藥,研究稍後會將檢測圖譜擴闊至其餘類固醇禁藥、蛋白質及基因藥物等。
馬會賽事化驗所三年前展開賽馬藥檢新技術研究,檢查賽駒的生物標記,從而判斷其有否進食禁藥。負責研究的八十後馬會化驗師陳顥文,今年十月於烏拉圭舉行的「第二十一屆國際賽事化驗師及賽事管制獸醫聯合會議」上發表相關研究,獲頒「青年科學家獎」,亦是該化驗所第四度獲得相同獎項。
陳顥文表示,傳統藥檢技術檢驗有限制,例如類固醇藥物可以兩至三天便完全排出體外,但其增強肌肉的效果可以維持一段長時間,加上部分新藥物未普及前,即使檢驗到殘留成分,亦不知道是哪一種新型禁藥,存在檢驗時間差。
陳顥文指,研究所應用的生物標記,是生物的受外來藥物或化學性介入的生理反應。他稱,生物標記應用於人類藥測的研究早已展開,但應用於賽馬藥檢則仍處於初期階段,而是次獲獎研究主要針對「6-oxo」和「ATD」兩種類固醇藥物,研究先檢測賽駒正常的類固醇激素水平,然後餵食測試藥物,再化驗其尿液,發現賽駒服藥後類固醇激素水平會上升,即使藥物排出體外,八至十天後亦可檢測到相關水平,追溯期延長一倍。陳指新技術亦有缺點,若賽駒在不同地方受訓,進食不同飼料,都會影響其正常情況下的生物標記水平。
馬會賽事化驗所副主管何毅雯表示,新技術能提高藥檢公正性,吸引更多外國賽駒來港參賽,令投注額上升,但將來或需要修改賽例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