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趕工 違規浮標密布 海事路政懶理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先後爆出延誤、超支及多名工人工業傷亡事件,為趕工更布下浮標陣埋藏航道危機。東方報業集團再發揮傳媒第四權的監察力量,揭露路政署監督執法不嚴、海事處巡查不力,以致大橋工程範圍的沙螺灣水域驚現「浮標陣」,整個海面滿布工程船放置不符合規格的浮標及繩纜,嚴重阻塞航道,駛經的船隻隨時碰到浮標「觸礁」,近期更發生漁民小艇遭繩纜絆至幾乎「反艇」。有地區人士批評當局為求趕工興建大橋,工程「無王管」,完全罔顧海上安全。

至少40個 漁民左穿右插生險象

本集團記者個多月來多次由東涌乘船到沙螺灣海域一帶視察,均發現在大橋香港接線工程建造中的橋躉範圍,停泊了十多艘躉船,每艘船均繫着多條繩纜,四周漂浮着一個個大鐵桶,部分因長期浸水已出現銹蝕。這些大鐵桶據知是俗稱「錨頭泡」的浮標,連接着水底由各躉船拋出的船錨。

這些浮標數量驚人,短短十分鐘航程已可發現三、四十個,部分浮標僅五分之一露出水面,本已不易察覺,但大多浮標沒有裝置閃燈,在晚間一片漆黑時,便成為海洋陷阱。現場所見,不少船隻駛經時,需於浮標之間左穿右插,稍一不慎便有機會撞上浮標,險象環生,亦有村民提供的照片可見,有浮標整個沉於海中。

村民:當年起機場都冇咁麻煩

漁民阿雲形容近兩年的沙螺灣海域,是入行近卅年以來「最危險」,晚間風險尤甚。她估計由於連接浮標與船錨的繩纜長度不足,遇上潮漲,浮標沒入水中。她又指晚上出海打魚時,曾因一些浮標上沒安裝燈泡,單靠船上的燈光觀察海面,隨時撞到鐵桶,而船身以纖維製造,「撞咗埋去就沉得啦」。她更指,「近月試過有行家隻艇畀突然扯起嘅纜絆到船底摩打,搞到跌親傷到手。」

工程對依靠水路出入市區的沙螺灣村村民來說亦甚為滋擾。村代表李秀梅坦言,雖然可乘坐渡輪出入,但班次太疏,有時會乘搭由漁民提供的「便艇」出入市區,但現時有冒生命危險之感,「講咗咁多年又冇起到路畀我哋出市區,依家起條橋我哋又用唔到!當年起(赤鱲角)機場都冇咁麻煩」。

離島區議員鄧家彪批評,大橋雖然目標最快明年底完工,但是否成功仍存疑,村民的苦況隨時有機會再延長,促請當局盡快公布各施工項目的進度。

路政卸責 指承建商每日有巡查

負責監督大橋工程的路政署指,承建商會根據海事處頒布的航道最新安排,包括施工區坐標及範圍、航道浮標及燈標標示,各船拋出船錨之處,需放置裝有黃色閃燈的黃色標誌浮標,以標示船錨位置。工程船放置船錨及標誌浮標的數量,除配合工程需要,亦視乎工程船的安全及穩定性,目前在東涌至沙螺灣約長四公里的範圍內,共有約廿艘工程船及約八十個船錨標誌浮標,承建商會安排專責小隊每天巡查海上工地及安全,檢查所有標認浮標是否正常運作。

海事處則指,有船隻在本港不同水域巡邏,執行海上交通管制,以及與海規例相關職務,而在巡邏本港西面水域,包括港珠澳大橋海上工程範圍時,並無發現該處有過多浮標危及其他船隻安全。

記者楊嘉莉 馮淑環 林嘉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