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對一國兩制失信心豈止港人

對於北京可能就宣誓風波釋法,有人批評中央在諮詢特區政府和香港人之前逕行討論和表決釋法內容,有損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然而,銅板總有兩面,要說對一國兩制失去信心,港人有此感受,中央何嘗不是?

當年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主張「換個港督」、「換一面旗幟」,其餘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老人家甚至曾說,不管是相信資本主義,還是相信封建主義,甚至相信奴隸主義,只要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繁榮和穩定,即是愛國者。

平情而論,比照其他地方的「去殖」歷史,這條底線定得再寬鬆也沒有。回歸十九年的實踐證明,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不僅沒有改變,反而得到強化(這從近年反對地產霸權等一系列「左傾」政策路線愈來愈有市場可見一斑);政制民主化進展容或不理想,但港人享受的自由比殖民地時代有增無減,港府固然任鬧唔嬲,罵中共更是部分政客撈取政治資本的「長期飯票」。然而這一切換來的卻是「人心未回歸」,部分年輕人更與國家民族漸行漸遠,甚至明刀明槍鼓吹「港獨」,梁頌恆、游蕙禎順利入局便是一個警號。如果不是兩人的辱華言論激起眾怒,未來四年的議事堂肯定淪為「宣獨」陣地。站在中央的立場,能不對一國兩制失去信心嗎?

港獨思潮沉渣泛起,部分原因固然在於中央過往低估香港的複雜局面,「五十年不變」淪為「五十年不管」,港府教育政策失敗,更是難辭其咎。國民教育半途跪低,中史科被「貶」為選修科,年輕一代對香港與國家過往千絲萬縷的關係不甚了了,「民族認同」自然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