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冧樓報告無人孭鑊

俗稱「大館」的舊中區警署建築群已婚督察宿舍外牆塌樓事故發生近半年,由香港賽馬會董事局委任的獨立檢討小組昨公布檢討結果,歸納出三大導致塌樓的原因;先是西邊窗台托臂出現沉降,及後又因磚牆挖掘小孔工程削弱磚柱的鞏固程度,加上未有察覺磚柱在小孔旁出現裂痕,綜合效應下導致「北面牆」磚柱損毀,出現罕見的「幕落模式」倒塌。小組雖未提及責任誰屬,但承認工程如非在磚柱開孔又或預先安裝足夠裝頂,均可避免事件發生。有立法會議員質疑報告隻字不提責任是「卸責」。

原定今年底啟用的法定古蹟舊中區警署「大館」活化工程,當中的已婚督察宿舍外牆今年五月底突然倒塌。獨立檢討小組公布檢討結果,指有三項原因導致事故發生。小組主席黃澤恩指出今年三月北面牆的西邊窗台托臂下安裝鋼架作臨時支撐,以便進行托臂底部的挖掘及安裝永久支撐工序,惟鋼框架因承托窗台的重量而受壓,導致托臂及窗台出現輕微沉降,令附近的磚柱負荷增加,但相信未足以導致倒塌。

承認事故原可避免

最有可能導致即時倒塌的原因追溯於今年五月,自舊中區警署項目開展後,在北面牆挖掘十八個小孔,以便將方形鋼管安放進北面牆,以鞏固一樓木地板及配合防火工程,部分小孔位於北面牆支撐二樓及屋頂磚柱的底部。雖然工作人員在開挖小孔前曾目測北面牆磚柱,相信磚柱結構狀況能夠在短暫的小孔挖掘時保持穩定,但報告指出磚柱可能在小孔附近內藏未能察覺的垂直裂縫,相信開挖後誘發裂縫擴散,最終令到磚柱損毀,導致整幅北面牆倒塌,亦把相連的西邊牆高處的倒三角部分一併拉下。黃澤恩形容此種「幕落模式」倒塌在港不曾發生,過往新界歷史建築出現失修,大多只是屋頂塌下。

報告指塌樓事件出於綜合效應,未有提及責任誰屬,亦未證實是否人為疏忽,但承認事件原可避免,包括在規劃木地板鞏固及防火工程時可採用不涉及於磚柱底部開孔的替代加固工程方案;以及在主要結構進行挖掘工程前,可先在鄰近拱門及地板安裝好足夠的裝頂,代替磚柱的功能。

中西區區議會發聲明,指考慮到公眾關注及該建築群對中西區及社會的歷史價值,將於下周五召開特別會議,盡快與當局及馬會了解,以便跟進檢討結果及保育建築群的措施。立法會議員許智峯表示不接受檢討結果,質疑報告並無提及責任,明顯是「卸責」,質疑報告只是輕描淡寫處理事件,更對報告沒評估歷史價值損失感到失望。本報昨日查詢承辦該項活化工程的金門建築,了解相關工程是否「做漏招」,但至截稿前仍未有回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