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普遍不看好新一屆立法會的表現,多估計極可能出現失控。建制、泛民與本土三個板塊固然互鬥,政府亦無法與各黨派建立有效溝通,行政立法關係恐怕變得更加緊張。一句話:議會之混亂,沒有最亂,只有更亂。
說議會前景暗淡,並非無因。以正式啟動前的最重要測試——選立法會主席為例,建制主流派推舉經民聯的梁君彥,無論提名或附議的人數均較歷屆少,其中代表勞工界的工聯會議員未有參與附議,多少反映建制陣營內工商界與勞工界關係欠佳。
泛民推舉民主黨的涂謹申角逐主席大位,卻不獲熱血公民及青年新政附議,可見泛民與本土派的關係同樣欠佳。泛民欲主導非建制建立合作平台實屬說易行難之事。未來與政府抗爭,只能看不同的政策與議題,能否達至利益考慮的最大公約數。
種種迹象顯示,雖然建制與泛民受到輿論壓力,要改善議會無序運作、效率低下的問題,在協調各常設委員會上雙方必須釋出善意,避免對抗,但日前雙方代表的對話只能視作先禮後兵之舉,在各自堅持己方的利益最大限度擴大化的考量下,首輪磋商談判不歡而散。
下輪接觸,要談出成果實在難言樂觀。政治生態丕變,利益摩擦不斷,政治互信欠奉,要達至雙贏,談何容易。泛民陣營已經揚言,一旦談判破裂,將是「自由發揮」,或會再現某些委員會會有「人滿之患」。先霸位,以人頭向對方施壓,倘若最終是這種局面,將再次令公眾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