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人工關節趨增4招防靜脈栓塞

「人老骨頭脆」,長者出現脆性股骨骨折、髖關節或膝關節創傷,需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情況愈來愈多。不過,術後病人有機會因活動太少或脫水等,令腳部靜脈積聚血塊,形成深層靜脈栓塞,血塊甚至隨血液游走到肺動脈致肺栓塞,威脅性命。東區醫院安排病人術前術後進行一系列的預防措施,助病人防栓塞,術後住院時間平均由兩周減至最多十天。

東區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骨科)署任部門運作經理莫浪秋表示,換關節手術的病人多屬年長者。該院每年約六百宗老年脆性股骨骨折個案,當中包括八十至九十歲長者;每年亦需要處理約二百宗全膝及髖關節置換手術,深層靜脈栓塞是關節置換手術常見併發症。據過往研究,若全關節置換病人沒有接受深層靜脈栓塞的防護措施,他們術後出現栓塞併發症的機會高達一成八至三成一。

血塊到肺可致死

該院骨科顧問護師鄭瑩璋說,病人因年紀大,血管質素不如年輕人,加上手術本身有機會令血管受創,血液容易凝固,若病人術後臥床少活動,或者缺乏補充水分,有機會令下肢深層靜脈形成血塊阻塞,小腿發熱腫痛。骨科註冊護士林華娜指,過往有百分之六至三成二機會,血塊游走到病人肺部導致肺栓塞,出現氣促、心跳加速和心口痛徵狀,死亡風險達一成半至兩成半。

要攝取足夠水分

東區醫院自二○一○年起,由矯形及創傷外科(骨科)護士主理深層靜脈栓塞防護措施,包括術前安排病人服抗凝血藥物,其後引入抗血栓的壓力襪、氣壓式血液循環驅動器,透過向靜脈血管加壓,促進病人腳部血液循環防栓塞。護士又鼓勵病人術後及早「落地」活動,同時攝取足夠水分。莫浪秋說,實施措施後,病人康復更理想。

七十歲的何先生雙膝先後在東區醫院接受關節手術,他記憶中,首次手術需住院近一個月;近年再做手術時接受深層靜脈栓塞防護措施,住院一周已出院,術後下肢消腫更順利。

記者 戴碧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