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關琛詩報道】「地壺」和「冰壺」就像二奶和正室,前者在外國只被用於訓練,沒有完整規則和專屬的賽事。香港冰壺協會及香港地壺球協會在今年二月舉辦了首場國際賽事,為地壺球訂定出一套標準比賽例。
兩項運動的玩法相若,都是鬥智鬥力,講求專注力以及眼界,亦有不同的攻防策略。論場地限制、器材的使用、計分方法,「地壺」比傳統的「冰壺」彈性更大,讓老幼傷健都可以上場決一高下。
地壺和被稱為「冰上國際象棋」的冰壺,都以隊際形式進行比賽,共設六個回合。兩隊各三名參賽者在同一賽道上,推動所屬顏色的地壺,選手可直接沿直線路徑推入標靶得分區,每個回合最接近圓心者可獲分數,也可從第三回合起,將對方的地壺撞離得分區。傳統冰壺以四名選手為一隊,而港式地壺球每隊名額三人,一起商討攻防策略。
地壺球另一特色是可以男女老幼傷健同場作賽。地壺只重一點五公斤,比二十公斤重的冰壺更易掌握,而且有推桿扶助,選手間能避免直接的身體碰撞,體力消耗量亦低。有趣的是,對比起由花崗岩打磨而成的「冰壺」,以走珠滑行及塑膠製的地壺,受地面灰塵的影響較低,選手穿上襪子在賽道上走動,已能順便清潔賽道,不用如冰壺選手般費力「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