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中國航科 港人有功

「天宮二號」升空後,便會進行系列科學實驗。值得留意的是,此次被列入實驗的,包括了香港中學生提出的三個項目,均是在「香港中學生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比賽」獲獎的,包括「太空養蠶」、「雙擺實驗」及「水膜反應」。其中的「水膜反應」,是希望透過實驗,研究在微重力狀態下有沒有可能製造出優質的多用途聚合物有孔薄膜,可用於治療皮膚創傷等,很有意思。

香港有許多年輕人喜愛航天科技,筆者認為,這一項目將帶動香港青少年對科技的興趣,提升他們對中國航天科技的認識。其實「一國兩制」之下,為兩地航天合作帶來眾多機遇。近十幾年來,香港科教界參與了多項國家航天科技的課題,不僅涉足衞星發射、載人航天,也涉足探月工程。

例如,香港理工大學參與國家航天科研,包括製造航太儀器、設計地面控制中心人員的工作裝等;去年,理大參與中國長征六號「一箭二十星」項目,成功研發微型衞星平台及分離裝置,開創了香港輕成本太空科技之先河。香港中文大學也與內地太空科研部門,在中醫中藥、生物醫學工程及骨科等領域聯合進行研究。

早前中國航天官員曾經公開表示,將來太空站試驗,涵蓋內容很廣,包含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學科研究,屆時港澳科學家、工程師均有機會到太空站工作。

換言之,中國二○二○年建成太空站後,需要不斷有航天員和科學家升空進駐和輪換,那個時候,在太空站有香港人的出現,不再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