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大澳旅遊 承載力成關鍵

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發表的發展藍圖年底出爐,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大澳將重點發展為康樂及旅遊點。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哈永安接受本報專訪時,提醒當局落實發展大澳前,必須先評估地區的承載能力,否則勢出現塞爆情況,建議當局探討在假日設立村民優先座及增加渡輪假日班次分流。當地居民指大澳假日的承載力早已飽和,高峰期居民及旅客動輒需輪候兩、三個小時才能乘坐巴士出東涌,警告當局若無足夠配套即大力發展旅遊,最終會引起區內居民強烈反響。

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首屆工作報告建議設立十四個康樂及旅遊點,發展水上樂園、戶外活動設施、觀星點以及鄉郊生活體驗等。哈永安指首屆工作報告出爐後,正整理及分析公眾參與活動的數據,發現大部分市民期待當局盡快落實措施,不要「齋講唔做」,景點大致分為鄉村、生態歷史及優閒三大範疇。哈認為發展大嶼山前有必要做好保育及專業承載能力評估,包括控制人流與車流,以鄉村大澳為例,近年深受旅客歡迎,但旅客增加影響區內居民的出入,建議當局探討在假日設立村民優先座及增加渡輪假日班次分流,減低對區內居民的負面影響。

未提支援鄉農業 憂大財團壟斷

工作報告提出利用大澳棚屋、紅樹林及廢棄鹽田的特色,發展鄉郊生活體驗、民宿、觀賞日落景色場地等。在大澳開辦民宿七年的老闆陳慧之認為大澳假日時人流已飽和,高峰期排隊出東涌的人龍到晚上十時仍未疏散,擔心未有交通配套即發展大澳,會適得其反,「人流多咗反而會唔Enjoy,嚟到逼爆條村。」

她又指委員會提出十四個景點,多為開發式項目,未有提及如何支援鄉農業等本地經濟,擔心最終被大財團壟斷。

離島區議員劉焯榮三十年前在大澳開設士多,他指大澳六、七十年代時原有三萬多人,但現時人口已降至二千多人,主因是欠缺就業機會,漁業及農業不足以自給自足,唯一出路是利用天然旅遊景點發展旅遊,但現時由大澳到市區需時過長,由大澳到東涌再到市區需要一個半小時,認為交通時間須減半才能吸引人流。他又指,近年大澳旅客增加,但政府未有協助發展旅遊業,每逢中秋、端午等大時大節,人流過度集中,旅客及村民動輒輪候巴士數小時,建議增加渡輪班次或另建新公路,紓緩交通問題。

運署無計劃建駁東涌沿海公路

運輸署數字顯示,往來東涌至大澳段的渡輪服務去年平均每日有六百四十四人次,較一一年上升近九成,假日高峰期更達每日約一千四百人次,船公司正申請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增加班次,可望本年內實施。至於專營巴士服務方面,新大嶼山巴士公司指假日時佔用率高,會密切留意情況,有需要時提供改善措施,減低對市民的不便。運輸署又指政府近年已於羗山道及嶼南道多個地點完成彎位改善工程,進一步提升行車暢順程度,沒有興建連接大澳至東涌的沿海公路計劃。

記者馮淑環、林嘉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