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宇署監管乏力,私人鑊形天線淪為城市炸彈!○六年二月,油麻地一幢唐樓天台,一個重逾一百磅的私人安裝,疑是僭建「鑊形」天線,於凌晨時分被強烈季候風吹甩,由十樓高墮下壓毀外牆水管,擱在半空中的一道帆布上。記者日前重返意外現場,發現危機仍然存在,有多個疑是僭建的私人「鑊形」天線,部分沒有以石屎做基座,只用木架及螺絲固定,但已有生銹及鬆脫現象,而同區及九龍城也有多幢唐樓天台,同樣滿布「鑊形」天線。候任立法會議員直斥屋宇署失職,恐僭建「鑊形」天線日久失修,墮樓意外不斷。
○六年二月九日的凌晨時分,油麻地東安街一幢唐樓的天台,一個直徑約兩公尺、連支架的「鑊形」天線,疑遭強烈季候風吹襲後甩脫,從十樓高下墮至後巷,壓毀一截外牆水管及唐樓二樓的鋅鐵簷篷,擱在半空中一道帆布上,到當日下午才被居民發現報警。
「事發當晚,我聽到嘭、嘭、嘭,好大聲!」住在該幢唐樓的梁婆婆,近日憶述意外時說,她當時在家中看電視,突然聽到一聲巨響,起初不以為意,到翌日有傳媒查詢時,才知天台上發生了「冧鑊」意外,「我走去天台睇,至發現少咗隻『鑊』,但係唔知道邊個單位嘅『鑊』,幸好無造成傷人意外。」
對於「冧鑊」意外,梁婆婆仍有餘悸,「天台有其他『鑊』都危危乎,分分鐘跌落嚟、壓死人,賠死我哋班業主。」她稱,天台上的「鑊形」天線,不是公眾的,是私人的,相信屬於不同的外籍住戶,他們安裝時沒有向法團申請或請技工,只是自己「搞掂」,疑是僭建,她慨嘆,「裝就唔係我哋業主裝,但如發生意外要賠償,就要我哋業主夾錢賠。」
記者在該天台視察,發現情況沒有改善,安裝了四大兩小,共六個「鑊形」天線,部分沒有穩固的石屎基座,僅以木架及螺絲固定位置;而用來固定位置的螺絲,更出現生銹及鬆脫現象。至於有石屎基座的,部分的支架位置油漆和防水外層剝落。另外,記者在油麻地及九龍城多幢唐樓,同樣發現天台滿布鑊形天線。
事實上,東安街不止發生過一宗「冧鑊」意外,在附近經營汽車維修店的Ricky指出,數年前,一個懸掛八號風球的日子,他工作時突然聽到「砰」的一聲,有一隻「鑊形」天線,從該條街的一幢唐樓天台墮下地面,幸而由於該段街道正進行維修,八號風球時沒有人工作,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電子通訊技術人員協會理事長楊健雄表示,「裝置天線鑊嘅基座,需要用鋼筋水泥,並且要貫穿大廈天台底層。此外,仲需喺天線鑊嘅腳架上,再鋪一層水泥,好似『三文治』咁固定腳架,先可以減少意外。」候任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斥屋宇署巡查乏力,有必要規管私人屋宇的搭建物,並要求大廈法團須循安全途徑安裝及定期維修。
屋宇署發言人指出,「鑊形」天線不屬於建築工程,不屬於《建築物條例》監管,建於樓宇結構用以支撐「鑊形」天線的構築物,則屬於建築工程,須事先獲得屋宇署批准。而就處理支撐天線的僭建物,屋宇署會按照《建築物條例》及現行對僭建物的執法政策處理,會向有關業主發出清拆命令,着令其清拆有關僭建物。電訊管理局發言人指,有關工程是受電訊管理局條例監管,需先領電訊牌照,並通過結構工程師檢驗,及買第三者保險;住戶安裝後需定期保養,惟此條例並不適用於私人用途的「鑊形」天線。
圖:吳啟偉/甘偉倫
文:湯庸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