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紮作人覓「龍的傳人」

【記者曾海琪報道】中秋節來臨,薄扶林村又再上演一年一度的「龍歸大海」舞火龍盛會!此活動已舉行逾百年,活動得以年復年延續傳承下去,不得不提幕後功臣、五十三歲的紮作人吳江乾,他已紮作火龍四十多年,心中對傳統文化的情意結,驅使他甚至甘願墊支火龍的材料費,吳笑言「老婆都唔明我點解咁做」。重視保育的他更指龍身龍鱗也透露着文化故事,誓言拒絕令活動商業化、扭曲文化價值。

薄扶林村中秋夜舞動

採訪當日是下雨天,不過吳江乾仍堅持在屋簷下紮作,令路過的街坊笑稱他成了「水龍王」。吳江乾從七月起,每日約花兩至三小時紮作火龍,為中秋夜的舞火龍作準備,吳笑言已對龍身上的禾草香「上癮」。今年的薄扶林村舞火龍活動,將於周四(十五日)中秋夜、晚上七時在薄扶林村村口舉行,相信舞火龍可為村莊驅除疾病,令村民平安。

旁人觀賞舞火龍時或只感受現場的熱鬧氣氛,鮮有深入理解火龍紮作由禾草至龍架所代表的意義,吳卻能一一道出。原來火龍的材料皆和傳統文化有關,如禾草令人聯想到鄉土情,製作龍架的竹代表「正直不阿」的氣節。由於吳對文化存有執着和尊重,即使有人想購買由他製作的火龍,亦被他拒絕,以免火龍淪為商品,盡失傳統文化的神髓。吳雙眼一瞪地說:「創新不忘本,成名不變質!」面露「龍王」之氣。

多短期學藝 授徒過千

一條火龍長約六十米,以竹作支架,所需的材料亦不少。吳今年從內地供應商購入兩石(兩百公斤)、每石約三百港元的禾草備用,惟內地供應的禾草日漸稀少,幸得本地龍躍頭農户提供數袋生曬禾草應急。

紮作火龍非易事,年事日高的吳口中唸着「做得幾多得幾多」,望火龍文化有後人保存下去,他則可作更多新嘗試,「想有多啲時間紮吓走馬燈和燈籠,哈哈哈!」他自二○一○年起開班授徒教紮火龍,已授徒過千,惟他指短期學藝的人不少,願意長期繼承衣鉢的「龍的傳人」卻未出現。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