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外籍人士運毒來港模式近年有顯著改變,數年前仍以體內藏毒循空路來港個案居多,運毒者中不乏非洲人。據執法機關消息透露,一二年起至一四年上半年,在港落網的非洲跨境毒犯數目確有增加,但經針對性打擊,以及透過國際會議與相關國家反映及合作,部分毒犯近年改用郵包方式寄毒,跨境販毒被捕的非洲人亦逐步減少。有學者認為,神父發起的運動顯示以「軟手段」禁毒亦能帶來成效,亦反映港府這方面工作做得不足,當局應認真總結各種方法遏止毒禍。
本港於一二及一三年間破獲多宗體內藏毒的跨境毒案,主要涉及海洛英,來源多為金新月一帶,被捕者較多為非洲人,有見此趨勢,執法機關在一些國際層面會議上反映問題,並嚴厲執法,一四年中出現轉捩點,體內藏毒從空路來港個案顯著減少,部分毒犯轉為郵包寄毒,當年下半年起,涉跨境毒案被捕的非洲、南美等人士逐步減少,近期更只及高峰期約三分之一。消息人士贊同神父的寫信行動有成效,但認為不可完全抹殺執法機關角色。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認為,神父發起的寫信運動值得支持,反觀港府循此類「軟手段」防止毒禍的工作做得不足,作為政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可減少罪行的辦法均應考慮,包括發動教會、利用民間力量,優化工作。
根據警方數字,今年首半年涉毒品罪行被捕者有二千一百一十七人,當中一百四十一人為非華裔人士,較去年同期減約一成六。期內警方及海關檢獲的主要毒品以可卡因最多,有四百零六公斤,較去年同期增近一點五倍,檢獲冰毒亦增一成三。警方指會密切留意販毒趨勢,與其他持份者及海外執法機構保持緊密聯繫,適時採取打擊行動;海關指販毒集團採迂迴多變路線運毒,藏毒手法層出不窮逃避偵測,部門會與中港及海外執法機關緊密合作打擊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