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醫護人手荒 何妨增外援

近期有公立醫院的深切治療部爆發護士「外逃潮」,令香港醫護人手不足問題再次成為社會話題。

之前有資料統計,醫生與人口的比例,香港完全居於落後地位。香港的比例是每一千名人口只有約一點八位醫生,而美國是三點二,英國二點八,新加坡二點七,日本二點二。這些雖是前些年的數字,但是近年並沒有改觀,因為本港醫科生的學額早年由三百二十名,曾減至二百五十名,到去年才回升至三百二十名,預計二○一八年將增至四百二十名。

然而,不能單看增長數字,因為未來數年,香港公立醫院將出現醫生「退休潮」。○五年至一五年,平均每年有二十七名醫生退休,今年是第一個「退休潮」,將有六十八名醫生退休,比過去十年的平均人數多一倍半。到二二年第二個「退休潮」情況更甚,預計會有逾百名醫生退休。所以,醫生不足將會是醫管局要面對的煩惱。

不僅醫生,護士人手也好不到哪裏去。根據國際標準,護士與病人的目標比例是一比六,但香港公立醫院護士人手按早、午、晚三班的平均比例,分別為:一比十一、一比十二和一比二十四,遠超國際標準,其工作壓力之重,可想而知,出現「外逃潮」也就不足為怪。

要解決醫護人手短缺,筆者認為可從兩方面着手:一是為輸入外地醫生和護士「鬆綁」,增加「外援」,以解燃眉之急;二是政府增撥經費,培養多些本地醫護人才,不能因政府更迭而有所偏廢,讓香港的醫療服務得以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