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瘦身恐超支收場

香港大型基建工程近年頻頻超支及延誤已成常態,單是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橋兩項基建已超支逾二百億港元,加上建築成本高踞不下,令外界憂慮工務工程開支是否無底深潭,據知港府在約兩個月前於發展局轄下增設「項目成本管理辦事處」(控本辦),至今已為近四十項工務工程提出改善成本控制建議,將可節省達數十億元開支,有工程界代表質疑「瘦身」數字有水分,而且沒有對症下藥解決工程量不均、勞工短缺等核心問題,有學者更質疑當局「瘦身大計」或會弄巧反拙,隨時節省開支失敗反而超支收場。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發表網誌稱,目前正三管齊下推動工程成本管理,包括全面檢討工務工程政策及要求,嚴格檢視個別工程項目估算,及加強項目管理,他以擴建瑪麗醫院的項目為例,透過放寬高度限制及優化行車通道走線,成功減少挖掘山體規模及縮短施工期,預計因而節省約十億港元開支。

訂明目標價 工程費封頂

陳茂波又提及推廣「目標價合約」,指政府於新工程合約訂明「目標價」,為工程費用「封頂」,要求與承建商共同承擔超支額,並已向其他工務部門推廣,在十億以上的大型工務工程項目盡量採用「目標價合約」。

他再三強調,控制工務工程的成本時,「絕對不會犧牲對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的要求」,又否認「安全支付計劃」會出現政府「要錢唔要命」等情況。

公共專業聯盟召集人、工程師黎廣德批評,當局提出的改善成本控制措施「搔不着癢處」,因為有關措施未觸及工程量不均、勞工短缺等問題,又指每年八、九百億的工程量遠超負擔能力。至於當局稱有工程放寬高度限制,黎質疑事前未經諮詢,憂慮為改善成本控制而付出的環境代價是否值得。

業界轟紙上談兵惹訴訟

對於當局稱會在新工程合約訂明「目標價」,黎廣德批評此舉屬紙上談兵,因為合約一般都包含合理條款,列明風險不能不合理由承建商負擔,質疑會遇上爭議或掀起訴訟,加上一旦不合理加快工程,亦可能導致工業意外的風險增加,就此,黎建議政府應進行累積工程影響評估。

理大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則質疑,當局的「瘦身大計」或會弄巧反拙,擔心承建商為求削減開支會將貨就價、甚至無法如期交貨,隨時「慳慳埋埋唔夠冚數」。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