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困難長者「入錯膈」爆肺炎

隨年紀漸長,長者較高風險患認知障礙或口腔肌肉逐漸退化,有調查發現,約六成安老院舍長者有吞嚥困難,當中視障長者對吞嚥問題的認知較低。專家指出,太「煙韌」及黏膩食物如月餅、糉等應節食品,或會黏在喉嚨致長者窒息;以為較易吞食的湯飯反而「最危險」,因飯與湯進入食道速度不同,易「入錯膈」誤入氣管引發肺炎。若發現長者體重急降、飲食時容易咳嗽、進食時間拖長等,可能為吞嚥困難徵兆,應多加留意。

港大吞嚥研究所與盲人輔導會,訪問近四百名老人院的視障長者,當中六成一人的醫療紀錄顯示有不同程度吞嚥困難。

認知衰退 放入口「唔知要吞」

負責研究的港大吞嚥研究所所長助理教授陳文琪昨表示,曾患神經系統疾病如柏金遜症或中風長者,控制肌肉能力下降,進食時氣管閥門未能關上,食物有機會跌入氣管及肺部,引致肺炎。部分長者認知功能衰退,「擺嘢入口都唔知要吞」,食物容易卡在喉嚨,同樣可引起肺炎甚至窒息。

另外,五至六成吞嚥困難長者有營養不良、脫水等徵狀。吞嚥障礙令長者無法吃以往喜愛的食物,要切碎食物或只可吃「糊仔」,令他們不願與親友相約外出用膳,影響社交,較易出現負面情緒。

黏糊食物及湯飯是長者的高危食品,陳文琪指出,月餅、糉、年糕及糯米製作的食物,黏在喉嚨後難以咳出來,有機會令長者窒息。湯飯中流質的湯水與固體飯餸,進入食道速度不同,長者較弱的肌肉未能同時處理,亦有機會造成嚴重後果。照顧者需留意長者進食時不可仰頭,否則食物較易直入氣管;需於飲品加入凝固粉增加濃稠度的長者,記得持續使用。

日練吞口水30次強化喉嚨肌肉

研究亦發現,逾六成受訪視障長者不清楚或不認識吞嚥障礙。陳文琪說,一般長者對吞嚥困難認知較高,「見到食物切碎了,知道自己飲食有困難,會比較小心」,但視障長者看不到食物處理有別,可能食得太急或沒有細咬引起意外。因此,研究所建議,定期教育長者和他們的照顧者,增加認識吞嚥困難;並建議長者每天練習吞口水三十次,強化口腔及喉嚨肌肉,可同時用門牙輕咬舌頭增加難度。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