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民調:自削競爭力 經濟雪上加霜

【本報訊】港珠澳大橋及其他交通基建落成後,有望打造出一個粵、港「一小時生活圈」,可為香港帶來巨額經濟收益。有學者及議員擔心,若香港段工程滯後,恐影響整體經濟效益,又斥港府責無旁貸,監管大型基建工程不力,以至延誤超支變成惡性循環,甚至造成骨牌效應,拖累其他工程進度及撥款。

一波三折 屢爆醜聞

香港段的工程一波三折,除了因早年的司法覆核令工程延誤兩年至二○一一年才正式動工外,到後來意外頻生、追加撥款受阻,去年以鋼圓筒新方式填海建成的香港口岸又爆出移位七米的醜聞,最近再被揭疑因趕工導致人工島有多達廿二個鋼圓筒向外伸延三米以上,約佔全部鋼圓筒總數的四分一,當中更有十七個需要加固,情況令人憂慮。雖然港府近期多番重申大橋仍以二○一七年通車為目標,但外界卻對有關說法深表質疑。

理大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直指,將淪為國際笑話。香港近年經濟下滑,若港珠澳三地融合,可令香港經濟重新有起色,一旦香港段落後於人,未能及時與內地及澳門接軌,香港經濟恐雪上加霜,競爭力亦被削弱。

基建進度 唔清唔楚

大橋香港段屢遭司法覆核,以至遭拉布等政治因素影響,陳則指,不少政黨為反對而反對,政治爭拗阻礙基建進度,同時拖累經濟發展,最終是市民受害。

立法會議員麥美娟則稱,最令人擔心是香港段工程滯後,削弱港珠澳大橋整體經濟效益,希望港府加強監管,明確交代香港段工程進度,以及能否如期完工。麥批評港府對大型基建進度交代「唔清唔楚」,市民往往要透過傳媒才知道工程進度及甩漏,無法及早處理問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