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難道真是政治任務?

香港教育大學受政府委託進行的「普教中」研究報告出爐,顯示沒有明顯證據證明「普教中」可以促進學生的中文成績,而只能反映「普教中」教學對學生的中文科學習沒有負面影響。按理說,作為一個政策選項,既然如今沒有證據顯示非搞不可,要麼擱置再議,要麼索性宣布放棄,可是教育局卻明言,有關報告未必可作為「終極結論」,局方會維持「普教中」作遠程目標,但學校可因應校情考慮是否推行。

教育局早前在立法會上亦承認,儘管上述報告顯示「普教中」班的中文科成績優於廣東話班的學生,但由於兩組學生起步點不同,故不足以說明甚麼。最離譜的是,教育局不但堅持預設立場,拒絕擱置「普教中」,甚至反指有關研究對象只有四間學校,結果有其局限性。這就好笑了,既然委託了院校調查,結論唔啱聽後拒不收貨,不是輸打贏要又是甚麼?香港郵政年前禮聘外國顧問公司研究營運改革,結果不僅拒絕收貨,更被指拖欠顧問費。事實上,這正是港府所謂「諮詢」的固有特色,早有預設立場,之後的調查結果、民間反應盡皆充耳不聞。最典型例子是退休保障諮詢,說難聽點,根本是為引入資產審查制度鳴鑼開道而已。

教育局對推行「普教中」不到黃河心不死,往輕裏說,反映現屆政府的「鬥爭」管治哲學──我推行甚麼你們反對甚麼,結果次次跪低收場,次次如是,豈非「好冇面」?往重裏說,則可能如坊間的陰謀論所說,「普教中」與「國民教育」等一樣,都是「政治任務」,目的都是告訴北大人,「人心回歸」的工程取得成效。當然,不管出於哪種考慮,「教學成效」在決策過程中同樣無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