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文化工作室清拆 300文物淪「孤魂」

【記者梁可瑩報道】每件文物恍如盛載一段古老時光的靈魂,由百年前大澳酒樓用的酒埕酒杯、三十年代盛行俗稱「山兜」的竹轎,以至老百姓家中耍樂的桌子。大澳文化工作室開業十五年,可惜因業主需拆卸重建,下月十七日為最後一天營運,三百件文物頓變「無主孤魂」。

從巴士站下車後走入大澳永安街,兩旁不少小食店、村屋……數到第五十四間,一間舊式大屋,門口豎起「歡迎參觀大澳文化工作室」門牌。裏面,有着創辦人黃惠琼(琼姨)十五年來從街頭、海邊、垃圾站執回來的寶物。她認為,大澳所有物件都有着其靈魂,即使無人要,她仍珍而重之。「呢張山兜係三十年代因應有旅客到山上寶蓮寺時,車路未發達,女性為咗賺錢而整出嚟,專門運人上去。」另外,有一些過百年歷史的酒埕酒杯,琼姨說,沒有計算金錢價值,只是當物件與大澳居民有關係,在她眼中都變得有意義。

百年古屋 盼政府保育

不過,由於工作室租用一間百年古屋經營,每逢大雨都會漏水,業主決定收回重建。琼姨希望,政府可頂手保育工作室,讓大澳文物得以繼承下來,否則大型物件如酒埕、書櫃等都要棄掉。

大澳文化工作室為首間民間自發經營的博物館,捱過十五個年頭始終不敵重建清拆,七月十七日工作室擬舉行歡送會。文物保不住的話,但願大家思考一句:「何為發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