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乏宣傳 細口仔「外強中乾」

食物環境衞生署分批推出「細口仔」垃圾桶代替「大口仔」垃圾桶措施歷時一周,惟宣傳教育不足,令不論「細口仔」或「大口仔」旁都放滿垃圾,有清潔工指,「(細口仔)桶入面無咩垃圾,側邊就好多垃圾。」甚至出現「個個桶都有垃圾喺側邊」。由環境局成立的公共空間回收及垃圾收集設施改造督導委員會批評今次措施宣傳不足,促當局加強執法。

記者昨到旺角一帶視察,在小食店林立的西洋菜南街仍用「大口仔」,上面貼有警告標示,惟有不少人無視警告,照樣將大袋小袋垃圾胡亂棄置在桶旁,其中一袋內有包裝盒、外賣盒、紙包飲品盒等,估計是附近店舖棄置。

已換上「細口仔」的彌敦道亦發生同樣情況,負責收集垃圾的清潔工溫先生批評,工作量大增,他要先將垃圾桶拿起,再將胡亂置棄的垃圾放入桶內,才可將垃圾袋包好運走,「之前就咁拎起(垃圾袋)就得。」收集的時間亦增長,「以前一更可以做(處理)廿八個桶,依家只做到廿六個桶。」

清潔工壓力大增

溫先生嘆氣指,因投入口細小,市民未能將垃圾丟進垃圾桶,就索性棄置在旁邊,「(細口仔)桶入面就無咩垃圾,側邊就好多垃圾要執。」甚至出現「個個桶都有垃圾喺側邊」的情況。他又指,負責打掃街道的清潔工抱怨工作量增加。有人在網上上載一張照片,照片可見垃圾桶及桶芯倒轉,上面鋪上垃圾袋,一個垃圾桶變兩個廢物箱,入口及容量均大增。

原意為徵費鋪路

公共空間回收及垃圾收集設施改造督導委員會成員鄭茹蕙昨批評,食環署推出措施時沒有清楚告知市民新措施原意是配合日後廢物收費管理,藉「細口仔」教導市民大型垃圾不應放於垃圾桶內,若不配合執法,誤用情況無法改善。她認為,港府應突擊檢查,「一定要有氣氛畀大家知道有條例是會執法的,而不只是單純將罰則貼在垃圾桶上。」

記者 鮑旻珊、黃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