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實體報與網上報

一年多前,有電台節目主持人慨嘆《蘋果日報》每份的出紙量愈來愈薄,他為此向受訪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探問原因。第一次詢問時,黎假裝沒聽見;到第二次追問,對方也是顧左右而言他。該主持論政風格素來有點像《蘋果》,都是愛以偏概全、為反而反,他此問似是基於同情多於嘲笑,大有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之意,而黎智英不回答,我估計實在是有口難言,而非因其他。

其實該主持也是明知故問,誰都知道如今網上的資訊鋪天蓋地,大部分費用全免,紙媒的經營正面臨嚴峻挑戰,正處於汰弱留強的時代,故《蘋果》縮紙也是意料中事。近日,估計該報為進一步節省成本,故將時事新聞版與財經版合併為一疊,又將娛樂版和副刊合併成另一疊。《蘋果》此舉,恐怕是到了有點藥石亂投的地步。

就以我家長輩為例,平日讀報時,對時事新聞會咀嚼再三,但財經版則從不沾手,可見看時事與看財經的未必是同一類讀者。這簡單道理《蘋果》中人不是不懂,但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可見其經營狀況已到了迫不得已而做的地步。

《蘋果》急速衰落固然跟其經營不善以及報道作風太讓人反感有關,但同時也是因大氣候所致。筆者是傳統之人,網上的報章免費任看也不會去看,總覺得手執一份實體報才讀得自然。但有部分年輕讀者則相反,我試過不只一次將手上的報紙送到年輕朋友面前讓他們去讀,他們竟拒絕了。拒絕我的人其實每日都會讀報,但他們說不習慣手執實體報去看,更怕沾上報上油墨,所以寧可掏出手機去看網上版。

這類的年輕人為數不少,社會的未來是屬於年輕一輩的,所以任何正能量的傳媒想爭取他們支持,都得搞好網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