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教育國際化

一帶一路帶給香港反思。反思一是近百年的依附英美體系,在英國衰落、美國走下坡形勢下變得不再可依靠;反思二是香港開埠的背景是中國海上絲綢與瓷器之路。根源在此,在中國與其他國家全力恢復絲綢之路,香港好應追溯當年的歷史。絲綢之路以貿易作為表象,但最根本的是思想文化的交流、衝擊與融和。

香港若要回歸一帶一路的歷史大潮流,首先是思想文化的重新適應,也因此需在教育方面作調整。香港可參考的例子是歐洲推行的博洛尼亞進程, 一九九九年開始,現時加入的國家不止歐盟國家,還加上東歐、高加索、中亞和俄羅斯等前蘇聯國家,整個制度是把所在國與歐洲一起發展成一個一體化的高等教育區域。雖然備受批評,認為是走美式體制的標準化,一如世貿組織的貿易自由化,但實際效果是各國高等教育的合作和交流大增,對歐洲以及歐洲和東歐、中亞國家的融合產生巨大變化。而即使要求標準化,各國還保留不少原來的體制差別,差異性與多元性並沒有被消除。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統一合作交流的框架內仍會有巨大的創新因素。

香港的高等教育要轉型,國際化便需倣效博洛尼亞進程與其他國家的大學進行雙邊和多邊合作互認協議,第一步是大中華區:內地加台灣加澳門。同時可循其他國際性組織的架構擴大與其他國家的大學合作,互認學位學分,從個別院校個別學科逐步擴大。當全球大學都在加添國際因素,香港借一帶一路時機更應邁出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