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風雲:自己為難自己

剛過去的端午節可謂多事,先有家禽糞便被驗出禽流感,又停售,又殺雞,險些趕不及有活禽應節;後有救生員在正日當天發起罷工,三個熱門泳灘紅旗高懸,令一心游龍舟水的市民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其實,救生員罷工幾乎一年幾次,已到了不罷工才是新聞的地步。罷工的理由表面上是人手不足,影響泳客安全,實際上是不滿未能脫離康文署技工職系,要求轉為專業職系,這樣不論薪金還是福利都會大大提高。看到了吧,說穿了無非錢作怪而已。

過去同情救生員的市民不少,認為康文署一直沒有回應他們的訴求,罷工是迫不得已。但隨着罷工氾濫,係又罷工,唔係又罷工,加上每次罷工都選擇在旺季進行,嚴重影響市民安全游泳的權利,試問這種自私自利、拿市民性命作為談判籌碼的手段,怎麼可能不惹人反感?怎麼可能繼續贏得市民的支持?

香港是自由市場,上下崗不是由政府決定,救生員絕對有選擇的自由,這麼不滿大可遞信不幹,又要埋怨又要罷工又賴死不走,不是很奇怪嗎?東家不打打西家,根本沒必要如此屈就。同樣情況也適用於《明報》員工,一時批鬥主管,一時擱筆罷寫,卻依然不離開,自己為難自己,簡直是咄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