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政府效率每況愈下

香港的競爭力近年有下跌的趨勢,毋庸置疑,在不少國際智庫的年度研究報告中,香港的排名均被持續下調,乃不爭的現實。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的二○一六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香港重登榜首,可以說得上是久旱逢甘露,政府上下大感振奮,實在不難理解。

特首強調市民對本港的經濟應該有信心,只要能減少內耗,就可以抵禦經濟下行的壓力。財政司司長發表聲明,揚言政府致力維持香港的競爭優勢,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商業中心的地位。

財政司司長講的是官話,並無新意。他在九年任期內究竟打造了甚麼新增長點,實在屈指可數,反而深圳在創新科技的發展迅速,突飛猛進。在金融資訊科技領域,香港要急起直追,殆無疑問。

特首所講的減少內耗的確是個大問題。就以版權條例修訂為例,議會空前拉布導致無疾而終,令業界承受錯失機遇之痛,也廣受來自國際社會的壓力。倘若拉布持續,肯定削弱本港的競爭力。

不過洛桑報告看重的政府效率這個領域,政府存在的問題不少,同樣值得關注。剛公布的鉛水調查報告,負責的委員會直指水務署及房屋署等政府及公營部門「輪流將責任轉移給別人,是典型的推卸責任」,政府效率不知從何談起。新界地區的違規堆填如無王管,凸顯政府執法力度不足,亦是行政效率低下的表現。期望提升競爭力,不會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