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政治解碼:另起爐灶 政治分權

踏入五月尾聲,又是一年一度的六四活動政治周期,不同的是今年學聯已非支聯會一分子,不僅不會派學生代表上台發言,中大和科大等十一間專上院校學生會更準備在六四當晚於中大邵逸夫堂舉行聯校晚會,變相打對台。

十一院校另起爐灶,其實是年輕人擁抱「三化」的標誌。首先是「本土化」,學生捨維園燭光晚會而他去,無非想以行動否定支聯會「建設民主中國」的口號,他們提出以「香港角度」審視六四歷史意義,更是想將那場天安門事件重新包裝為爭取本土自決的旗幡。其次是「激進化」,支聯會主導的六四晚會被激進派批為政治祭壇,年年行禮如儀,抗爭限於維園,如今院校學生會揮刀割席,所象徵的正是不屑談判、勇武行動的年輕人參政模式。第三樣是「碎片化」,正如有人說,香港的民主運動發軔於六四事件,每年的維園燭光晚會已成為泛民政黨歃血為盟的續會手續,學生脫離自主,不僅代表着分道揚鑣,更意味着分庭抗禮,要向主流派分權。

對於學聯「脫支」折射的三化,前兩者即本土化和激進化較多人着墨,碎片化則較少人留意,但其實這才是問題的核心,亦是最能左右泛民未來發展的力量。如果泛民仍然團結在一個圈子裏,不管本土派如何壯大,不管激進派如何囂狂,都不過是滔滔江水的兩條支流,不會分崩離析,反而更壯聲勢,可惜現實顯然不是如此,主流派正不斷受到學生的衝擊,領導權威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樹仁大學學生會外務副會長公開批評前支聯會主席何俊仁假民主,「有心悼念六四應到維園」的腔調是維穩說話,令民主派蒙羞,就是最有力的註腳。

不管泛民主流派承認不承認,着緊不着緊,六四晚會是他們一年一度的吸票場所,學生集體杯葛的後遺症就是政治力量的渙散。十一院校另起爐灶,最深層原因不是理念分歧,而是政治分權。

王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