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大嶼山配套不足 自駕遊亂象叢生
本港旅遊業近年無以為繼,港府計劃發展大嶼山為休閒度假勝地,既有實際需要,亦是應有之義。可惜理想是一回事,現實又是另一回事,由於規劃不周,配套不足,尤其今年二月倉卒放寬嶼南自駕遊後交通更加擠塞,當地居民忍無可忍,在剛過去的周日堵路抗議,車龍更一度蜿蜒五公里。
眼高手低 志大才疏
堵路事件發生在當日上午,數十名大嶼山村民在羌山道近深屈道踩單車示威,由於上址是通往大澳和昂坪的必經之路,村民堵路令交通陷入癱瘓。村民聲稱,當局計劃發展大嶼山為休閒度假點,但配套不足,全無規劃,不時發生人車爭路及車輛碰撞意外,尤其是羌山道彎多路窄,不符合六點八米標準路面規定,推出嶼南自駕遊後車流量一下子大增,路面已超出負荷。村民曾透過不同渠道向政府反映意見,可惜當局充耳不聞,迫於無奈才堵路抗議。
居民的指摘並非無的放矢。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放寬大嶼山封閉道路限制,今年二月開放每日二十五部私家車使用原屬禁區的東涌道進入嶼南,旅遊巴每日限額由三十部增至四十部,旨在促進旅遊及本土經濟。可惜一如既往,港府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從來沒有預計承載力問題,結果好事變壞事。正如區議員指出,有關路段過去一直屬於禁區,必須持有通行證方可行車,但近年運輸署批出的通行證愈來愈多,近乎濫批,實施自駕遊前已有車滿之患,實施後問題更嚴重,加上當地泊位不足,車輛經常胡亂停泊,嚴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當局沒有想辦法解決問題,反而一味增加車輛進入,民怨爆發何足為奇。
其實,不少職業司機都指出,羌山道彎多路急,路面狹窄,上下行車輛難以同一時間並排行駛,加上黃牛隨時走出馬路覓食,外來駕駛人士不熟悉路面情況,隨時發生意外。事實上,上世紀七十年代該處曾發生巴士衝落山坡嚴重意外,死傷枕藉,足證村民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當局一味以正進行道路改善工程搪塞,無非加設幾個提示路牌,既無拓闊路面,更無增加泊車配套,居民怎麼可能不擔心安全?
空中樓閣 鏡花水月
沒錯,大嶼山就像一塊處女寶地,既有優美的大自然景色,又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加上港珠澳大橋落成在即,機場第三條跑道亦計劃興建,如能好好發展,不僅能成為特色旅遊景點,更可增加住屋供應,創造就業機會。問題是,再好的計劃如果沒有充足準備,也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何況弱勢政府動輒得咎,別說發展大嶼山涉及填海造地,勢必寸步難行,如今連開放自駕遊這麼簡單的事也亂象叢生,令人不忍卒睹。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聲稱將在年底公布大嶼山發展藍圖,訂立推展時間表,要求各方放下成見,理性溝通云云,恐怕只是一廂情願。
近年港府提出許多宏圖大計,可惜不是坐而論道,就是思慮不周,結果一事無成。由發展醫療產業引致雙非孕婦爭奪床位,到發展旅遊產業引致旅客過多民怨沸騰,恰是港府欠缺全盤規劃、漠視民意、屁股指揮腦袋的最佳例證。當局大事做不成,小事做不來,發展大嶼山自然也不能例外。
眾所周知,大嶼山發展計劃並非始自今日,早在董建華年代已提出,可惜坐而論道,不了了之;到曾蔭權上台,終日和富豪勾勾搭搭,只知吃喝玩樂,有關計劃更被束之高閣。現屆政府擺出一副雄心壯志的模樣,但幾年下來,講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為力。見微知著,香港回歸十九年,發展停滯不前,社會爭拗不斷,證明港人治港徹頭徹尾失敗。下屆特首能否撥亂反正,讓香港重回正軌,難以令人寄予厚望。
李信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