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行禁打電玩 親子爆肢體衝突

隨着科技發展,不少年輕人均一機在手,成為「低頭族」。一項研究發現,受訪中學生家長最常用「監察型方式」管制子女使用數碼產品,包括沒收手機及監察手機資料,導致有一成三家庭出現親子間言語衝突,百分之一點三家庭更因而出現肢體衝突。有中五學生憶述,曾因通宵打機與母親發生激烈爭執及肢體碰撞,關係陷冰點,後因母親改變管教方法,加上自己成績轉差才醒覺。研究機構建議,家長管教子女應避免過度監察,並應增進對數碼產品知識,與子女作更多交流溝通,減低親子衝突機會,改善彼此關係。

香港家庭福利會及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於前年七月至去年六月期間,分別以聚焦小組和問卷調查形式,訪問二千八百五十三名中學生及家長。結果顯示,九成八受訪中學生最常利用數碼產品與朋友溝通;而家長則最常使用「監察型方式」管教子女,包括有需要時沒收智能手機及監察子女手機內資料。一成五受訪家庭的子女經常因使用數碼產品而不服從指示,有百分之一點三家庭更因而出現肢體衝突,百分之零點七有離家出走情況。

「面左左行過冇嘢講」

就讀中五的方同學透露,中二時開始沉迷電子遊戲,高峰期會在晚上十時通宵打機至翌日早上六時,其母會強行「拆電,熄電掣,收埋部機」。惟方坦言:「阿媽愈撳住我玩,我就愈想玩。」他曾趁母親午夜熟睡後,拿出被藏起的電腦玩遊戲,結果被發現觸發激烈爭執及肢體碰撞,導致雙方關係惡劣,「大家面左左,行過冇嘢講」。後來方母改變管教手法,放任不管,令方同學終醒覺沉迷電子遊戲導致成績大倒退,繼而減少打機,改與朋友做運動。

父同玩融入子女生活圈

就讀中三的歐同學雖未有與家人發生激烈衝突,卻因被母親要求告知其社交網站密碼及遭偷看手機通話內容,感到不開心。育有三名子女的莊先生則選擇採取放任政策,任子女玩數碼產品,並與他們一同參與,成功融入子女生活圈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